孙权称帝后,追谥其父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

同时,孙权又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并封孙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后改封为上虞侯。

我们知道,孙家创业,自孙坚开始。

不过,把江东打下来的人,正是孙策!而孙权的地位,并不是从父亲孙坚那里直接继承来的,而是从哥哥孙策手中继承而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情于理,孙策都应该与父亲孙坚一样,被追谥为帝,其子获封王爵。

然而,孙权却只承认兄长孙策是王,并只让孙策的儿子做了侯···

孙权这么做,不合常理,是不是有些尖酸刻薄,忘恩负义?

史家评价

对此,后世史家,各有评价。

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认为:孙权对孙策的这些态度,是“于义俭矣”,不合道义,过于刻薄,值得批判!

而晋人孙盛则反对陈寿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盛认为:孙权这样的人,怎么会吝啬于纠结追尊过往的名号呢?不过是“正本定名,国之大防”,安排好适当的名分,是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保障!如果孙策得以被追尊为帝,孙策的儿子们也将加入帝位“继承者们”的争夺,这虽然于小义不亏,但却无端增加国家的不稳定因素,这是“心存小善,而不达经论之图”!

于情虽违,于事虽俭,至于括囊远图,永保维城,可谓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者也。陈氏之评,其未达乎?——孙盛

孙盛的评价无疑是靠谱的!

孙权如果追尊孙策为帝,风险确实是非常大的!

孙权亲身经历过的危机记忆

这要从孙权早期的亲身经历说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年,孙策去世。孙策临死前,指定弟弟孙权接班,并让张昭、周瑜辅佐之。

然而,即便有了孙策的亲手指定,即便有了张昭、周瑜这种有名望有才能者的倾心拥戴,孙氏宗族兄弟中,仍有许多人觊觎孙权的位置!

首先是孙权的从兄孙暠。

这个孙暠是孙坚兄弟孙静的儿子,当时驻屯乌程,他整顿兵甲,企图趁各地方官给孙策守丧,地方空虚的机会,率军攻取会稽,夺取大位。

幸亏虞翻等人临机应变,奋起阻止,孙暠才未作乱。

其次是孙权的另一位从兄孙辅。

这个孙辅当时是庐江太守。

孙辅觉得孙权没有能力坐镇江东,遂暗中与曹操来往。结果,事情败露,孙辅被控制起来,左右皆被杀掉!

继位之初,宗亲将领,有人企图直接夺权,有人企图里通“外部势力”,这些都给登位之初的孙权上了一课!

1、孙权的威望与兄长孙策相去太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策治军期间,不要说平辈的兄弟了,就是舅父吴景、叔父孙贲、孙静等当时已经成名的长辈将领,都折服于孙策,安心替孙策驱使。

要知道,孙策虽是孙坚长子,但是,孙策并不是孙坚武装力量的直接继承人!孙策是靠着自己的武名威望,搞定一切的!

而孙权,是受孙策指定直接接班,但其从兄弟却还有不服者!

由此来看,孙策虽然已经死去,但孙权怎能不对兄长的“余威”保持忌惮呢?

2、宗亲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不可以不慎重处置!

特别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孙暠,还是孙辅,他们事情失败后,孙权都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相反,他们的子弟,依然长期在政权中担任重要职务,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孙暠的孙子孙峻、孙琳,后来都是东吴权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当然不是因为孙权心慈手软,而是因为:孙氏在江东缺乏门阀基础,要抗衡江东大族,只有紧紧依靠孙家内部的力量!

既要长期依靠,又要保持控制,这是孙权维持江东稳定的“国之大防”!

而这个“国之大防”,关键仍然是“防”早已经去世的孙策!

孙策的“余威”

到孙权称帝后,即便孙策已经去世多年,但孙策的“余威”依然足以令孙权时刻保持忌惮!

1、孙策在江东留下的雄主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孙权如何淡化,孙策就是江东政权的开创者,这一点早已深入人心!

后来,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时期,民间仍然“讹言谓奉当立”,导致孙奉被处死了。

孙奉,就是孙策的孙子,当时只是一个侯爵

可见:即便孙权否认孙策的帝位,但是,民间仍然认为孙策的后人有“当立”的继承权!

可以说,倘若孙策在东吴“官方”有了帝王之尊,则“谓奉当立”的可能就不是民间传闻了,而将是大族、宗族夺权中的舆论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句不好听的:你孙权的地位还是孙策哥哥让给你的,孙策的儿子和孙权的儿子竞争,孙权的儿子并没有“优先权”!

所以,只有通过名分上早早强行树立差别,才能给孙权的子孙“优先权”!

2、孙策留下的“人脉”。

(1)、江东旧臣,多为孙策旧部。

策为首事之君,有吴开国之主,将相在列,皆其旧也···——孙盛。

作为创业之主,江东的人才班底就是孙策拉拢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周瑜等人英年早逝,但是,像张昭、吕范、虞翻等功臣宿将,皆为孙策旧部,并在朝堂享有最高威望。而老一代如周瑜、张昭等人的儿子“官二代”在江东也同样保持着较强的实力!

(2)、江东四大家族,三家为孙策女婿。

孙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顾邵、陆逊、朱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陆、朱、张,江东四大家族,三家是孙策的女婿。

论及姻亲关系,孙策与江东大族的纽带比孙权还严!

所以,孙策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其威名仍在,其在江东旧臣、江东大族中的“人脉”仍在。

这种“余威”如果不能得到限制,是很可能影响到江东内部稳定的!

所以,孙权必须“防微于未兆”!

防微于未兆

孙权之位,继承自兄长孙策。

历史上,这种兄终弟及的传位,常常引发严重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春秋时期的宋国,就因兄传弟,弟传兄子,结果两系继承人在继承权问题上含糊不清,导致“祸及十世”的。

皇位继承权的清晰稳固,是“国之大防”,是一丝一毫的含糊也不能有的!

何况,江东政权缺乏根基,实在经不起折腾。

孙权“苛待”孙策及其后人,正是出于这个考虑。

孙权以孙策为王,其实就是明确继承顺位:孙权的儿子拥有无可争议的继承优先权!虽然理论上孙坚的后人都有继承权,但其继承顺位明确地排在孙权的儿子们之后!

孙权只以孙策的儿子为侯爵,也是明确继承顺位:孙策儿子的地位就是比孙权的儿子低一级!继承顺位上也明确排在后面!

如此,孙权“牺牲”孙策的名分,有违小义,但却事实上是最符合江东稳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