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欧崇敬

台湾的选举就剩10天了,甚至不到10天,等到我们的节目播出的时间,真的仅仅剩个位数的时间而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的调查发现,在新北市的票跟台北市票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侯友宜当时在2022年11月26日所当选那个票数,对比起现在所获得的比例,失血了数十万之多。相比之下,台北市也是一样。

因为柯文哲可是在台北市干过八年的市长,结果他现在能在台北市拿到票,对比他过去不管是14年、18年,他自己所可以拥有的票真的也都不成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现在我们就觉得十分好奇了,为什么这两个长期在该地驻扎,而且经营许久的县市首长,反而会在自己的本命区失掉自己的票?

这让大家觉得匪夷所思,难道是台湾的观众有一个赏味期的到达,还是说他们在当地的许多表现当地人看得更清楚,又或者是最近的相关新闻造成了他们在自己的本命区票数大量流失呢?

侯友宜在新北市当了一任以后,连任也是压倒多数票数胜出的,应该说他个人的形象,个人的声望,在新北市应该有非常好的基础的。但这次在“大选”竞选的过程中,似乎他主要精力放在其他的一些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攻打南部的赖清德的票仓花了很多的精力,认为作为新北,他自己的老巢,自己的一个根据地,应该是可以放心的。所以相对来说,可能新北的市民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在选举的过程中,他这个竞选的策略没有做到一个很好的平衡。

最新情况他回守新北了,也许他已经看到了这个情况了,觉得现在自己的本命区也不是可以用这个躺着就赢的,所以现在该回守。但是在过去这段,确实可能新北市的市民没有感受到一当时支持他当市长的一股热情,这一点对于侯友宜来讲必须高度的重视。

否则的话,远交近攻,去采取这样一种策略,未必对自己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的策略。所以看到他最近几天在新北市回守,看来他也知道了这一点。

至于说柯文哲,他在这个台北做了8年,做了两任的市长,应该说他当时在台北的口碑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他这次身份不一样了,这次的参选出现了所谓的“三脚督”,就是三足鼎立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台北的市民就要考虑这张票给谁,从目前来讲,蒋万安在台北市市长的任上,口碑也还不错。如果说当时他卸任以后,接任的那个人表现得很差的话,那当然他就会令人怀念起上一任的市长表现不错。

现在蒋万安似乎也还是不错的,于是渐渐地,柯文哲在台北积累的一些政治的本钱,似乎就开始有一种被淡忘了的情况。但确实,在这次蓝绿白三脚的一个竞争过程中,柯文哲的表现并没有太让台北的民众觉得他是可以担任未来“大位”的这样一个人。

所以,不仅仅是台北的人的观察,全台湾多次地显示出来,包括各方面的数据等等,他也都还是处于一个弱势。所以台北市的这样一个他的本命区,他的原来的老巢,也呈现这样一种对他的支持度减弱的情况,可能反应是正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现在更多的情况是对党的一个选择,所以在蓝营来讲,可能过去蓝营本身在台北市的基础就不错,在这一点上,现在看起来能够守得住台北的,可能更多是蓝营的基本盘,而不是柯文哲个人的一种形象分。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因为台北市是一个高度的商业化的社会,既然是商业化社会,就非常讲究信用。也就是说,这个人的信用如何,不管是在平常的信用或者是银行的信用,或者是各方面综合上的信用评比,都是非常重要的。

也就是说,大家经常会说这个人的银行信用如何,或者平常的信用如何,或者被征信的情况如何,恐怕是他在台北社会里面如何立足下去或者被人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那么柯文哲在蓝白合不合的过程里面,不断地反反复复,长达半年之,这种反反复复到最后一刻,把大家拉到11月23,而且已经筋疲力尽,会不会是这个问题,使得大家觉得这个人是一个反复小人,没信用可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台北市民既然这么讲究信用的话,自然而然是不是也就因此不太愿意再支持之前看起来表现还算良好的柯文哲呢?

柯文哲本身过去在台北,因为台北的选民跟其他的地方选民可能有一个不一样,台北市民的独立分析的能力,或者说整体的素质、教育水平等等,可能比其他地方要稍微高一些。

毕竟这样的地方,他的文化底蕴各方面要高一些,所以对于一个个人,一个政治人物的个人的品行要求也会高一些,而不是一个看了颜色来投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他能够在台北争夺市长的大会上,能够突围而出,以一个素人医师的身份一下子能够当上台北市长,就因为台北的选民当时已经厌倦了蓝绿对决,认为找一个政治素人,一个没有既定的两个极端的中间的知识分子来当市长,大家是抱着这样一种希望。

所以他这次在“蓝白合”的过程中的这样一种表现,应该说是让一些台北原先他的支持者是失望的。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