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李庆 摄影 陈羽啸

一本《本草纲目》,一部中国百科全书;这部被奉为中药学医学经典的巨著,是由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众所周知。但事实上,李时珍、《本草纲目》与四川蓬溪县有着深厚的渊源。

活动正式启动。

“李时珍长子李建中在任蓬溪知县期间,帮助李时珍编辑修订了《本草纲目》,并助该书出版。”1月4日,封面新闻“寻路本草”大型人文采访活动在蓬溪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蓬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锋如此介绍蓬溪的“本草”渊源。

此次“寻路本草”之旅,从蓬溪出发,封面传媒的多路记者将沿着蓬溪这座千年古县的文脉,寻时珍足迹,讲蓬溪故事,记录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千年文脉

蓬溪与李时珍《本草纲目》渊源深厚

蓬溪县时珍中医文化馆。

四川蓬溪是千年古县,1600多年的置县史,让蓬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千年来,众多名人大家或生于蓬溪或做官至此,为蓬溪留下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资源。

时间回到明万历三年(1575年),明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长子李建中到蓬溪担任知县,由此开启了蓬溪与李时珍、李氏家族以及《本草纲目》的缘分,更是开创了蓬溪本草文化的先河。

据有关资料记载,1578年,蓬溪知县李建中协助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初稿,后又因当时文坛泰斗王世贞的建议,在父亲李时珍的嘱托下,李建中在蓬溪用5年时间,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辑修改工作,后面更是对《本草纲目》的出版作出了重要贡献。

蓬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锋现场致辞。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蓬溪是《本草纲目》的‘诞生地’。”赵锋表示,蓬溪与《本草纲目》的渊源不止于此。《本草纲目》中囊括了蓬溪380种道地药材,为蓬溪源远流长的本草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蓬溪传承本草文化,深入挖掘本草文化内涵,发展了“万亩千品”的道地中药材产业。至2022年,全县有植源性中药材1104种,规模种植种类逾30个,种植面积3.3万亩,建成道地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3个,药材总产1.2万吨,产值3.5亿元。

此外,蓬溪县还以本草仁心为重点,重塑“六心”文旅体系,全力打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旅游线路,先后建成红海本草康养度假区、高峰山景区、“香溪谷—万峰山—赤城湖”生态文化长廊等融入本草文化主题的精品文旅项目,举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四季畅游等系列研学旅行等活动。同时,发挥“千品万亩”道地中药材优势,加速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养生养心“大健康”产业,呈现出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国药研学、康养旅游、文创产品几大板块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红色书乡本草蓬溪”的知名度、美誉度逐年提升。

从蓬溪出发

多路记者寻访本草文化的传承发展

启动仪式现场。

为更好地向世界展现蓬溪深厚的“本草文化”历史底蕴,封面新闻“寻路本草”大型人文采访活动在蓬溪启动。此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封面新闻已开启了“寻路东坡”“寻路蜀道”等人文系列报道。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因此“寻路本草”之旅,也正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瑰宝的生动实践。

此次采访活动,封面新闻将以“寻时珍足迹 讲蓬溪故事”为主旨,派出多路资深记者,深度挖掘蓬溪的本草文化宝库,通过优质图文、精品视频、创意产品等形式,带领大众沉浸式了解中华医药巨著《本草纲目》的前世今生,感受本草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在寻路东坡过程中,遇到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中药材‘翘摇’,它就是苏东坡念念不忘的家乡元修菜;我在寻路蜀道的米仓道上,遇到了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黄杨木,而我在《本草纲目》木部中,我又见到了它。”

“寻路本草”启动仪式上,封面新闻首席记者李庆上台讲述了自己前两次的“寻路”经历和此次“寻路本草”的缘分。此次“寻路本草”,他也将再度出发,为中华本草文化的记录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一定继承李时珍的开拓勇毅、不屈不挠的精神,秉承封面铁军精神,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讲好‘本草故事’、讲好‘蓬溪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李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