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高博文 马尚龙

近日,万众期待了十年的电视剧版《繁花》终于开播。该剧改编自作家金宇澄“五个一工程”及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繁花》,展现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大都市上海的都市实景。对于《繁花》,导演王家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这部作品是“上海的《清明上河图》”。

其实,小说《繁花》最早的跨艺术形式绽放是2016年的精粹版评弹《高博文说繁花》。受此启发,银行博物馆五年前请出“吴韵一哥”高博文、知名作家马尚龙两位方家,着眼于凡尘记忆里的经济场景白描,精挑桥段,悉心诠释,裁云剪水,粉墨上镜,开演一出海派财经生活金装版《繁花》。

借着《繁花》的绽放,让我们再次跟随两位说书人,重温记忆深处的小额贴花、死期活期、认购证、国库券、浦江卡、美格里、垃头分等等曾经金融生活的典型意象,回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市民的经济生活。

保值储蓄时代

“保”是吃力的事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射炮·俏皮话

不要看阿宝作为私人老板,生意头脑灵活,其实一路过来也不容易。阿宝的阿爹(爷爷)以前是个大资本家,开了好几家大厂。老古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往往第一代打天下拼江山,取得一番基业。第二代守业,能守住已经不错了。到第三代开始败娘家了……为啥呢?条件忒意优越了,啥人不想吃喝玩乐享受呢?阿宝家也是如此。

【唱词】

重振往年旧门庭,

流水花落枉费心。

只望儿孙度日身康健,

哪知晓天心不许人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白】

啥叫“小开”?所谓“小开”,上海话中的意思有点像今天所谓的“富二代”,“小开”既可以是大企业如营运公司、百货公司或纺织厂的“公子”,也可以是酱油厂、南货店的“少爷”。按道理讲,作为大资本家的后代,阿宝也算是上海“小开”了。

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在阿宝家得以应验。以前,老头子有产业,吃不光用不光,做生意呢,有铜钿,请人帮阿拉做生意,根本不担心。解放后,响应政府号召,公司合营,每月除了拿“定息”,老头子也不抛头露面。阿宝的大伯伯、小爷叔虽然衣食无忧,但也不思进取,游手好闲,只晓得吃喝玩乐。最终,阿宝一家从皋兰路搬到了曹杨工人新村。

马后炮·风凉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某一天,上海所有的店家疯狂排队,狂疯抢购,银行则是疯狂排队,疯狂取钱。第一次通货膨胀开始了。而后银行推出了“保值储蓄”,最高八年期的保值储蓄,利息真是高了。老头老太太起劲地加入了保值储蓄,算来算去八年后1000元可以变成多少;后来在九十年代初,银行再一次提高保值储蓄的利率,老头老太太更加高兴。八年后通货膨胀下降了很多,保值储蓄赚了,不过,有不少老头老太太没有等到八年后,走了。凡事,到了“保”的时候,像保胎,保心,保命,很重要,也很吃力。

像小开一类人,本来家里连佣人都是值钱的,后来家族资产公私合营了,细软也就到了需要保值的时候,再后来,这些东西抄家抄掉,留下的是没有钱没有职业的人,“值”不再,保也枉然。

有一个小开,资本家的儿子,如今算是老克勒了。 小开高中毕业后工作,也没想工作,吃吃定息,还有12只钢琴出租,日子好过的。 三十四五岁的年纪,轧了一个20岁的社会青年女朋友。 所谓“社会青年”,也就是文革前初中高中毕业后上不了学、且不想去农村务农、就在家里闲生活的青年。 因为年龄相差十几岁,小姑娘背后是被人家骂的: 文革前靠租钢琴吃饭的小开被称作无业人员,而婚姻双方差十几岁是不能想象的事情。 小开带着小姑娘秘密幽会,去吃西餐,去看电影看话剧。 其实当时的话剧和电影都已经是极其革命的了,比如《年轻的一代》是完全反资产阶级生活的,但是看话剧和看电影的本身又是十足的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

小开是见过世面的,也是会白相的。他是小姑娘摩登生活的启蒙老师。他把小姑娘从一个不懂刀叉两手分工的小姑娘,调教到了熟知淮海路每一个西菜社的国别流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文革了,定息没了,12只钢琴抄家抄掉了。 小开没了经济来源,最后落草到了里弄生产组做生活。 那一个社会青年小姑娘,也是到了里弄生产组工作,算是一个单位,不过,朋友是轧不下去了。 文革后,小开去香港继承遗产。 那个不小的小姑娘,也早为人妻。

2004年,梁子拍了一部电视片《房东蒋先生》,是获了奖的。片中蒋先生住在巨鹿路小洋房里。蒋先生一生没有上过班,终生未有娶过妻,守着祖上的洋房度日,守着年轻时的小开派头做人。后来洋房终于拆了,这个地方是一个钻石地段的楼盘,名曰:凯德茂名公寓。再后来,也就是前几个月,有消息说,蒋先生走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这个城市送别了老克勒》。我以为,老克勒是这座城市美丽的意外,而这一段美丽的意外,恰恰又是和老克勒经历的最苦涩的年代有关。他们年少时代快乐过,享受过,修炼过,几乎是上海城市生活的独享者。老克勒本身是因为社会苍白方显示他们的彩色,当社会彩色时,他们已经不再有Colour之优,那一个年代没有了,老克勒的特殊身份没有了,他们存在理由也不存在了。做一个稍稍夸张的比喻,老克勒是上海这一座城市曾经的恐龙,他们会一直闪现在人们的记忆里,却不会有真实的后代。

像阿宝的大伯伯小叔,要是现在跑到马路上,拦出租拦不到,饭店里菜单看不懂,手机微信支付宝就不谈了,除了老,还有什么好克勒?

文章发表后,些许“老克勒”不悦。他们说,马老师你就是老克勒啊。我说,老克勒只可能是蒋先生这样做过小开的人,我只做过小赤佬。

新证券时代

身边总有精算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射炮·俏皮话

同样是做生意,梅瑞的老邻居陶陶投机取巧、机敏活络、善于钻营。通过各种努力,陶陶找到了一条发财的路子,专卖大闸蟹。90年代初就开始做了,市面做得蛮大的,租了场地,开了公司。

【唱词】

苏 城生意我谋划,

一本万利脸增光,

上海商圈(你)名声响,

跌打滚爬我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白】

陶陶早年分配在菜场工作,后来辞职贩卖过外烟,那时贩卖外烟可不是单单卖香烟,烟摊头旁还有块硬板纸竖着“专收国库券、兑换券、各类票证”,也就是所谓的——打桩模子——黄牛。

“打桩模子”,现在大家也是很熟悉——“朋友,外汇有吗?”,好像就在身边,很形象。其实二三十年前,电影院门口也有“打桩模子”,俗称“翻跟头”的,为啥呢?“朋友,内部电影,人体艺术片,好不容易轧出一张,两块钱,要伐?”本来一块变二块,是不是翻了个跟头?

其实,这些都称为“黄牛”。名称很熟悉,但为啥要称“黄牛”呢?市面上总有部分物资,因为受欢迎,大家抢购,而造成供应紧张。譬如,解放前夕,纸币不值钱,黄金是硬通货,大家就去“轧金子”,打仗粮食供应紧张,大家就去抢购“轧米”,后来“困难时期”,什么家用的缝纫机、自行车,甚至家具,都要凭票购买等等,这种情况下,投机倒把的黄牛出现了。为啥叫黄牛?牛分很多种类,数黄牛的皮硬毛多,一年要换两次毛,所以绰号“黄牛”,是指这些人毛利多,皮厚。

马后炮·风凉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1988年从工厂辞职的,把自己的铁饭碗扔下之后,在家里躺了两个礼拜,那两周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看报纸——在4月初的一天,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1988年4月21日,中国将开放国库券交易。”

说这一段话的人是当年家喻户晓的“杨百万”杨怀定,他就是“倒卖”国库券起家的。那时候,我们在单位都按照规定、按照工资的百分比认购过国库券,其实就是必须买,于是也就蔑视国库券,放弃利息本金出手不在少数,没什么人想到过国库券是有赚头,而且还是有大赚头的。

没办法,我们在这个社会里的算度,只限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至于开根号,两次方……是精算师的事情。杨怀定就属于精算师。

一个精算师,便是一个有利润空间领域里的“牛头”,跟着“牛头”转悠的,是每一个利润空间的黄牛了 。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经历了几十年证券时代,粮票布票油票……一切皆因供不应求。到了商品经济时代,证券渐行渐远,但是新的证券应运而生:国库券,兑换券,外币,免税品额度,汽油票,月饼票,购物卡,乃至电影票,音乐会,于是有了新政权时代。

凡是有利润的空间必有黄牛的存在。尤其是到了新证券时代,市场经济创造了新证券时代,新证券时代滋生了新一代黄牛。黄牛,是新证券时代的价值温度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条弄堂,曾经非常著名。陕西南路“25弄”,不过所有人只叫它“25弄”。八九十年代,公费出国的人知道,黄牛同样知道——“中国出国人员销售外汇进口免税商品”,向出国人员供应免税商品是当年一项特许政策,出国回来就可以免税购买一大件……它就坐落在25弄内。全上海智商最高的黄牛,在25弄弄堂口做“外贸生意”,美元英镑日币的买入卖出,免税商品的差额,凡黄牛书是读不好的,不过他们的“外贸生意”,大学数学系教授也做不来的。

淮海中路1469号,乌鲁木齐路口,美国领事馆。据说,某一天早晨总领事先生醒来,推开窗户有点吃惊,领事馆外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中国人搭了一张张活动床(实际上就是躺椅),睡在了领事馆外的人行道上。What are theydoing(他们要干什么)?有人乘了电车经过此地,也生疑问,这一个上只角一直冷冷清清,怎么也会每天排队的?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是上海的青年男女与美领馆关系最频繁的时期,自费赴美留学就在此等候:签证。

签证签出来,就要换美元,也换日元澳元。当年银行还没有这等业务,于是黄牛便是汇率而且,这汇率就是科学合理,银行里挂的外汇汇率也就是挂挂而已。美元一涨再涨,连不出国的老先生也要调点,1比10吃进,到现在还没有解套。

像陶陶这种头子活络的女人,眼睛滴溜滚圆,没什么话讲不出,没什么事做不出,没什么门道看不清。就算是做大闸蟹生意了,陶陶还是有多项兼营的业务,绝对也是草根精算师一枚。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