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北京冬奥会传递火炬仪式上引得万人围观。有一位火炬手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第一打磨匠的洪家光。

他手下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打磨精度在0.003毫米内。放眼全中国能做到这一点的,绝对不会多于20人。

凭着过硬的技术,洪家光每天的工资让人羡慕不已。那么他是如何从普通的工人变成数一数二的打磨匠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家光)

一、经验丰富

洪家光是1979生人,来自沈阳。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

洪家光的学生时代很普通,从小帮家里干家务,初中毕业后进入职校。

命运使然,他选择了数控技术专业。三年里,洪家光刻苦学习磨练技术最后以专业第一的好成绩顺利毕业。

总有人戴着有色眼镜对待大专学历。其实也不尽然,洪家光就十分热爱学习。课堂之余他还会主动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一毕业就来到某航空发动机公司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家光)

在车间里,洪家光起初还只是一名普通技工。像他这样在岗位上默默无闻的技工数也数不清。工作不久后,洪家光当上了车工也就是车床操作工人。

车工的工作枯燥且重复。很少会有工人在这种机械的工作中突发奇想----我要创新我要做得更好吧。但,洪家光就是这么想的。他是千万工人中最普通的那个也是最不普通的那个。

为了精进自己的车工技术,洪家光先从磨车刀做起。他不怕困难,就是要做出精度最好的刀具。

整整3个月,洪家光一门心思都在道具上。他研究了自己所能找到的左右类型的刀具,请教了自己能请教的老师傅。一边学习一边实验,洪家光亲自打磨出了上百把刀具。他不断地追求“好的质量”“高的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家光)

刀具功能和材质各有不同,凝聚了洪家光不少心血。后来他分享了自己研究时的心得笔记,这一统计可不得了,原来足足有几万字。

二、工匠精神

2002年公司接受了一项十分棘手的任务----为一个工具上的金刚石滚轮进行修磨。

这个工具可不一般,是专门为战机发动机叶片进行修正的。工人修磨的误差必须控制在0.003毫米以内才算合格。

要知道,航空器发动机里有近千片叶片,若是与叶盘对接稍有误差在高速运转中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发动机是航空器里最终重要的部分,误差极小的叶片是发动机最重要的部分。

公司里只有一位师傅掌握这种高精度的修磨技术。工人不难找,能胜任这么难的工作的师傅太难找。

厂里高层可谓是一筹莫展。事到临头,哪里能找到师傅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家光)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洪家光耳朵里。不知怎得,他主动站出来表示自己愿意接手这项任务。那年洪家光只有23岁。

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夸下这样的海口,并没有多少人觉得这个年轻的工人可以做到。

咨询过专业的师傅后,洪家光就开始了自己的修磨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家光)

正所谓勤能补拙,洪家光一连十个小时都放在打磨上,最后他还真修磨出了滚轮。遗憾的是,打磨了十个滚轮还是没有通过核验。洪家光没有泄气,他还能拿出更多的十个小时,他就不信自己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整整十天,洪家光都在琢磨打磨滚轮。这真的很辛苦也很复杂,洪家光都不记得自己到底尝试过多少次了。十天后,核验通过的滚轮被呈上领导案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家光)

这次尝试过后,洪家光打定主意组建了自己的团队,5年里尝试一千多次打磨方法后他们成功研发出了“滚轮精密磨削技术”。

小有成就后,洪家光也没有停止研究。创新攻关项目、成果转化.....,他和他的团队硕果累累。

几年的研究下来,洪家光再也不是小小车工了。他现在是不可多得的高级制造工程师。

在这个领域,洪家光是真正的大师,真正的工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席技能专家洪家光)

三、荣誉加身

洪家光身上一直笼罩着各种光环“全国最美青工”、“全国技术能手”等等。

台上一分钟的掌声往往要付出台下数十年努力。技术行业更是如此,而洪家光的努力和汗水配得上他收获的鲜花和掌声。

洪家光还是一位十分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早在2005年,他就向党提交了志愿书。数十年中,洪家光经常带领团队主动承接了各种高难度项目,为祖国的工业技术添砖加瓦,他觉得自己义不容辞。

曾有外企开出了90万的天价向洪家光抛出橄榄枝都被他拒绝了,这90万甚至不是年薪而是月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家光)

2021年,国家授予384名同志和16名已故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洪家光的名字也在名单上,这是何等的荣耀。

2022年,二十大召开,洪家光作为代表走进了大会堂。

面对记者,洪家光只是表示,自己要继续带好头为中国作贡献。这样的技术,这样的胸怀,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行业标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家光)

什么是工匠?他们专注于某一领域全身心投入,他们精益求精他们专注无比。中国有4亿左右的工人,却只有87名的“大国工匠”。

每个领域都需要工匠精神,做得好是工人做得精是工匠。

参考资料

洪家光:为中国品牌中国速度作奉献[OL].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20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