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儿子:

这要是搁大清那会儿,我还用996?!每天吃喝玩乐,提笼架鸟、茶馆酒楼戏园子......爽翻天啊!

爸爸:

那种是家世显赫的八旗子弟。

知道你为啥现在996?

祖上只是个普通八旗子弟

住不进北京城。

只能生活在什么火器营,蓝靛厂,西山,丰台啊.....

搁清朝那会儿,这些地方纯纯的城外郊区。

除了农田、野林子,就是围墙围起来的旗营。

爽个鬼~

儿子:

那好歹也是八旗子弟。不用996这么苦逼。

爸爸:

抱歉!

就说你道光年间的祖宗是“拨什库”,汉语称“领催”。

相当于绿营把总级别。

每年俸禄60两银子,外加30石糙米。

那会的老百姓一年挣不到5两银子

看起来不少对吧?

但架不住......

这个写法写不下去了

切正常模式

02

除了当兵,旗人不能从事其他营生。

到了道光年间,旗人人口增长很多。

但八旗军的名额还是20万人左右。

每家只能匀一个当兵的名额,领俸禄。

一家9口人,都靠这一个人的俸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俸禄标准还是顺治爷那会儿定的,没变过。

可二百年下来,银子贬值了多少!

您说要养个黄鸟、买个蟋蟀、去戏园子看个戏伍?

对不起,家里没这笔预算。

日子都得算计着过。

每天提笼架鸟、吃喝玩乐的主儿,那是北京城里的旗人,大多家境优越,祖上起码当过像样的官儿,就算败落了,也有老底儿。

人家借钱能几十上百两的借,债主知道人家有老底儿,还得起。

可你顶多借个十几二十两,再多人家不借你,凭你家的饷银还不起。

03

一般旗人家庭都是入不敷出的状态,常年靠借贷过日子。

领了俸禄就去还旧账,还完旧账再借新债。

拆东墙补西墙过日子,债务只会越滚越多。

实在周转不下去,就典当家里的物件儿顶一阵子。

可当铺是去不了的,为啥?

因为按大清朝规矩,旗营里的旗人没有佐领的批准一律不准出营区,违者重罚,打军棍/关禁闭。

没有正当理由,佐领是不批的。

典当显然不是正当理由。

不过,旗人不能出营区,汉人当铺老板可以进来。

每个月来几次。

日子过不下去的旗人,就拿家里物件儿换个仨瓜俩枣的,凑合过日子。

还有专门来收糙米的碓房老板。

糙米就是带着稻壳的米,得先碾压去壳之后才能吃。

旗人把糙米卖给碓房老板,再从碓房老板手里买去了壳的大米。

30石糙米,大约4700斤,一加工,至少损耗3成。

如果朝廷发的是积压的陈年稻谷,里面一堆尘土、老鼠屎啥的,那就得损耗4成。

也就是说,9口人一年能吃的米,3000斤左右。

平均一人一天,不到1斤米。

比种地的老百姓能吃得好点儿,但顿顿白米饭就甭想了。

一半白米饭对付一半的窝头红薯,马马虎虎混饱肚子。

04

想吃肉?

得先算算帐——

9口人,1年60两银子。

平均一个月5两银子,道光年间大概能值个6000文钱。

6000文钱,要买多少东西呢?

(太长不看)

蔬菜得买的吧?9口人,一天最少也得七八斤蔬菜,平均五六文一斤,一天买菜就得四十多文,一个月就是1300文;

油盐酱醋得买的吧?

油一斤七八十文,9口人一个月最少七八斤油,一个月又是500文。

盐一斤二三十文,全家一个月最少得吃三斤盐,这又是100文。

酱醋之类,一斤三四十文,一个月最少吃三斤,又是100文。

加起来,一个月少不得七八百文钱;

柴火得买吧?烧火做饭、烧水喝和用、冬天烧炕,一个月平均也得3000斤以上,五斤一文钱,一个月又是600文钱;

除了吃,还得穿衣戴帽,这就得买布。

道光年间,京城一尺蓝布五十文钱,就算年底做身新衣帽,9口人怎么着也得用一百尺布,平均一个月400文钱。

合计:

最基本的吃穿,已经去了3100文了。

还得买点儿灯油吧?

孩子读书得买点儿笔墨纸砚吧?交学费吧?

得给阿玛买点儿酒、买点儿烟丝吧?

得给姑娘买点儿胭脂水粉吧?

头疼脑热的,得看病抓药吧?

亲戚家红白喜事、婚丧嫁娶,得出份子钱吧?

借的债,每个月得还利息吧?

这么一算,一个月剩不下多少钱。

当时的猪肉,一斤50-60文。

一个月能吃1-2回肉,还得亏您阿玛是个拨什库,工资高点儿。

要是个普通旗兵,一个月二两银子,那过的啥日子您自个儿去想吧!

05

俸禄不是白拿的,遇到打仗您得上。

按制度:

八旗兵战死,是有抚恤金的。

普通士兵,一般150两银子。

拨什库这种级别,能有200两,也就三年的工作。

撑不了太久。怎么办?

朝廷也会有照顾的。

比如,再给一个当兵的名额,一个月领二两银子。

要是家里没有合适的成年男人,就照顾一个“养育兵”的名额,一个月一两五钱银子的工资。

只是,一个月五两,日子都紧巴巴。

以后的日子能过成啥样?可想而知。

06

网上说,八旗子弟可以参加专门给旗人设立的考试,简单考过就可以当笔帖式了。

还说笔帖式升得特别快,十年内就能干到封疆大吏。

读点儿书,去当笔帖式行不成吗?

不出意外,够呛。

笔帖式属于正儿八经有品级的官儿,是有定额的。

能当上笔帖式的,大部分是家里有背景的,像阿玛是拨什库级别的,基本就甭想了,且“候补”吧。

“候补”笔帖式的起码上千人,什么时候能轮到,就没准儿了。

就算侥幸当上了,家没背景,也很难升上去。

一辈子当个八九品的小官,一个月领七八两的俸禄。

没比“拨什库”好到哪儿去。

07

正因为如此,绝大部分旗人男孩,都不会读太多书。

能听得懂戏文、看得懂书信、懂点忠孝仁义的道理,就行了。

什么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那都是城里家庭优越的旗人子弟才去琢磨这些。

练武才是有用的东西。

武艺练得好的,能去当马兵,一个月三两银子。

差一些的,能去当战兵,一个月也有二两银子。

再差一些,当守兵,一个月一两五钱银子。

起码也算是找到个饭辙。

战场上还有机会一刀一枪拼出个前程,那可就算实现阶层跨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旗营中的男孩子都好勇斗狠,隔三差五就来一架,打打成乌眼儿青,大人也不管。

但谁要是成天躲在家读书练字,倒有可能被一顿训。

08

北京的旗人算好的了。

要是东北的旗人,朝廷只给块地,自己从土坷垃里刨食吃。

赶上天灾,只能卖地救急。

没了地,之后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吉林的旗人有三分之二都成了贫苦户。

很多人冒险(被发现就得蹲号子或者充军)放弃了旗籍逃走。

跑到偏远的地方隐姓埋名当上了老百姓。

09

皇上能看着旗人受穷?

皇上肯定更向着旗人。

但朝廷找不到解决旗人问题的办法。

大规模增加八旗兵额?不现实,财政吃不消;

提高八旗军饷标准?财政吃不消;

让当不上兵的旗人去自谋生路?也不成,旗人都跑去干别的,兵源就没了……

皇上只能偶尔拿出点私房钱,帮着债台高筑、日子过不下去的旗人,把债还了,先把日子过下去。

但治标不治本,没几年功夫,这些旗人又是债台高筑.....

10

到了清朝后期,旗人人口更是到了五百万。

其中青壮男子起码一百多万。

可八旗兵的名额还是二十万人。

六七个汉子,才有一个能去当兵吃饷。

于是:

一部分八旗子弟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成为蛀虫;一部分八旗子弟,贫穷潦倒。

一部分八旗子弟靠背景超速晋升;一大部分八旗子弟毫无机会……

怪不得《茶馆》里面的常四爷说:

我是旗人,可我得说句公道话,这大清国啊,该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八旗通志》、《闲窗录梦》、《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波动》、《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