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晋网红顶流“尔滨”火了!

不是北欧去不起,而是尔滨更具性价比,冻梨摆盘、萝卜切片、豆腐脑加糖、人造月亮、飞马踏冰、冰上气垫船……一系列操作下来,连本地人都懵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把南方“小土豆”宠上天,一天一个新花样。交响乐队搬到购物商场、松花江上升起热气球、深山里的鄂伦春族也被拉出来紧急营业,家里来且(qie)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尔滨的“花式宠客”,让本地人都看不下去了,“不要跟一个尔滨本地人问旅游攻略,尔滨这架势,本地人都没见过。”为了接住这泼天富贵,尔滨算是拼尽全力,拿出十八般武艺,主打一个讨好型“滨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以为到这就结束了吗?远远不够。游客订不到房,省人大服务中心平价对游客开放,公交站牌太破旧担心马铃薯公主们看不清字,连夜撤下旧站牌,一周内整个公交站焕然一新,就在网友称赞这执行力的时候,尔滨又整花活了,为了防止游客滑倒,给中央大街铺地毯,游客再也不怕被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不久,黑龙江省向海内外游客致新年感谢信,信中提到,“这个冬天,您的传扬,把很多龙江人都‘整不会了’”。“整不会了”背后,启迪人们的恰恰是“整会了”。

从淄博烧烤“有淄有味”,再到哈尔滨冰雪旅游的“滨”至如归,打造城市IP、塑造城市文旅品牌,把流量转化为“留量”,吸引八方游客,关键就在于提供好的服务,不遗余力地向游客展示自己的真诚、热情、好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尔滨爆火意外吗?其实并不。滨子出圈,离不开政府努力,更离不开当地市民热情和温情。

市民免费提供豪华顺风车、摆渡车,一句句“公主请下车”“公主请接肠”北方大汉的粗犷秒变“夹子音”温柔腔,景区安排1米85帅哥为游客倒红糖水,南方“小土豆”与妈妈走失民警5分钟帮忙找回……

上下通力协作,政府与市民合力,城市与市民双向奔赴,这才让“滨子”“尔滨”成为游客口耳相传、交口称赞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心付出,必然收获诚意满满的回报。

据哈尔滨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大数据测算,元旦3天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对比另一旅游热门地海南岛24.06亿元来说,元旦3天假期,哈尔滨旅游收入是海南2倍还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座城市不会突然爆红,爆红的背后必然有厚积薄发、量变引发质变的结果。比如完善相应的配套建设、把服务做得更加精细化、人性化、满足游客多元化、多样化需求等等。

“想去尔滨的心情,在此刻到达了巅峰。”面对花式宠客的“滨式”服务,不少网友都发出类似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波“自来水”流量,让尔滨“赢麻了”。不过,短暂的热度是否带来长久的红利,成为摆在尔滨面前一道挥之不去的必答题。尔滨被全网吹爆,但跟国内其他资深网红城市相比,尔滨还稍显稚嫩,尔滨爆红未来是否会成为常态,让我们且行且观察。

但,还是要祝福尔滨!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