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受益于人口红利、消费活跃和外资引进等利好因素,印度GDP正在以一种极为迅猛的速度增长,逐渐成为一颗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星”。

2021年,印度GDP碾压前宗主国大英帝国,跻身于全球前五位。去年三季度,印度GDP增速更是超过百分之七,在全球前五大经济体中排名第一。经合组织据此放出预测,称印度将于2026年赶德超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三哥”。

看到这里,就连常年霸榜的美国也开始脊背发凉。要知道,雄心勃勃的印度,肯定不会屈居于世界前三的位置,他们的最终目标,一定是登顶。

然而,“恒河奇迹”的背后,却暗藏着严重的问题与挑战,无时无刻不在拷打着印度的决策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经济的弊病——过于依赖外国投资

一直以来,印度政府都把经济增长寄托在外部投资上,希望通过吸引外资来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投资驱动增长”。

毫无疑问,印度是一个颇具发展潜力的国家。近年来,印度被国际上很多投资者看好,特别是印度的制药、手机整装、造车等行业,都非常热门、非常吸引外资。因此就有很多发达国家厂商,跑到印度投资建厂,拦都拦不住。这种由外资驱动发展的模式,正在成为印度经济的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问题就在于,经济过于外向可不是什么好事。这种增长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危机四伏。一旦国际金融出现动荡,国民经济也会受到波及,非常的不稳定。

而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必须是在内外平衡、双重驱动下的结果。相比之下,中国在外需旺盛的同时,国内市场也相当繁华,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印度这种外向型经济,最担心的就是外资撤离和投资不足。去年可真是怕什么来什么,11月份,印度证券机构公布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累撤回金额已经达到了2万亿卢比。成为印度自建国以来,外资撤离最严重的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场撤资潮的幕后,正是美联储疯狂加息的结果。

其实,这也不能怪美国打压印度。现在美国自己都日薄西山了,通货膨胀率达到了40年来的最高水平。经济不行,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损招来转嫁危机。据悉,美联储的利率,最高的时候甚至超过了五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储户一年啥也不干,单靠利息就能实现百分之五的财富增值。

资本是逐利的,现如今,全球经济形势不好,上哪去找净赚百分之五的生意呢?于是,老板们纷纷砍掉投资项目,把卢比换成美元转移到美国,寻求保值升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进一出,就肥了美国,苦了印度。看到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一夜之间全流到了美国人的口袋里,印度那叫一个欲哭无泪。

当然,真正令印度难受的事情还在后头。

这些年,之所以会有那么多外国资本进入印度市场,除了印度本身的人口红利和优惠政策之外,还有政治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持续到现如今的拜登时期,白宫都在实施一种对中国不友好的政策。前有贸易战,后有芯片战。在国际资本领域,美国挤兑中国的行为更是丝毫没有落下。

拜登给出高额补贴,鼓励本国企业与中国脱钩断链,让他们去把生产线转移到政治立场相近的“友岸国家”。印度也就成为了这些企业的首选。

而印度也在积极挖中国墙角,抢中国的外贸订单,配合美国的制裁打压。正因如此,印度的外向型经济才会发展得如此迅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政治是受经济主导,由经济决定的。这种与经济规律相悖,且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投资行为,注定不会长久。果不其然,到了去年年末,印度的麻烦就来了。

首先是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巴以冲突再起,美国后宫着火,忙不过来,只能暂时搁置对华打压,与中国搞好关系,印度沦为了弃子。

其次,印度发现,自己根本留不住外资,这些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企业,最终还是回到了中国。这里就要说到“印度奇迹”背后的另一大困境——制造业产业基础薄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产业基础薄弱,恒河手机为何招来果粉群嘲

自莫迪总理上台以来,印度人就没少把“印度制造”这个口号挂在嘴边。不过现在看来,印度制造就是个笑话。

去年苹果新机发售,寒了广大果粉的心。且不说iPhone15本身就是iPhone14换壳上市的产物。更过分的是,就连最基本的品控都没把握好。

新机开箱之后,投诉差评满天飞。不是摄像头沾灰、就是屏幕坏点、边框磨损。甚至连芯片都有异常发热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看生产地址,全明白了,这些问题手机大多出自印度之手。印度工人稳定发挥,砸了苹果的招牌。

印度人受教育水平不足,劳动力素质低下,导致他们在手搓高科技产业时,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闹出“恒河手机”的笑话。但究其本源,不是人民的问题,而是国家的问题。

众所周知,基础设施是制造业的根本。尽管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着诸多短板和瓶颈。例如,工业城市电力供应不足,影响了手机的组装和测试;再如城际路况险阻、交通不完善,又导致了零部件运输效率低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中国拥有全球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特别是在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有很多知名的科技企业和创新机构,例如华为、大疆等。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份额,在国际相关领域也有立足之地。相比之下,印度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都相对不足。

中国的科研投入是印度的16倍,制造业规模更是印度的十倍不止。以2022年为例,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占比超过百分之三十,而同一时期印度却仅有不到3%。农业在印度经济中的比重仍居高不下。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几十年后,印度仍然没有摘掉传统农业国的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另一个最直观的角度来看。印度的人口规模与中国相当,甚至略微超过了中国。但印度经济总量却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要知道,印度是一个把牛粪都计入GDP的国家,因此中印之间的实际差距非常大。

事实上,印度的经济增长,其实是一种低质量、低水平的增长。印度过度依赖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没有中国高,数据全靠人口堆上去。

这种产业结构上的差异,还导致了两国人民在社会福祉上的差距。发展说到底还是为了人民,可印度虽然经济总量上去了,但人民的收入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增加。收入上不去,生活水平就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还有不少印度人住在贫民窟里。他们大部分是从农村过来的。农村土地兼并严重,导致他们流离失所,就只能来城市谋生。

可城市的产业基础又过于薄弱,吸纳不了那么多过剩劳动力。没有工作岗位的他们,无奈之下,就只好蜗居在由旧纸板和破木板搭成的避难所里。久而久之,贫民窟越建越大,城市缺少了高楼与大厦,只剩下脏乱差。

那么,同样存在着三农问题的中国,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建国之初,中国就完成了土地改革。与印度农奴相比,中国农民虽然穷,但他们有土地的使用权。中国没有地主阶层,也就不会有人兼并土地。

农闲季节,农民进城务工,农忙季节,农民回村种田,两不耽误。较为可观的收入,确保他们能够在城乡结合部里租住,而不至于沦落到贫民窟里无瓦遮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总的来说,“恒河奇迹”背后暗藏的危机不容忽视,印度与中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将日渐巩固。印度缺乏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思维、产业基础,就注定无法赶超中国。

参考资料:

[1] 印度“经济奇迹”背后藏“定时炸弹”[N]刘皓然.环球时报,2020

[2] 金融危机下印度经济刺激政策效应评价[J]. 付宗平.南亚研究季刊,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