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6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3日报道,中国正寻求深入了解老年人的技术技能,以建设数字包容社会。

报道称,随着中国试图在一个日益智能化的社会中更好地适应迅速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它正寻求进一步了解本国老龄人口的数字素养。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新增了一些关于60岁及以上人口使用智能手机情况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够在手机上完成某些任务,包括聊天、付款、购物和浏览新闻。

报道援引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的话说:“未来的智能社会如何兼容老年人,以及老年人如何适应先进技术生活方式,这都需要第一手的调查数据和对现实的准确了解。”

他说:“这对决策至关重要,也是企业设计智能产品的前提之一。”

报道表示,除了新出生人口下降,中国也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根据政府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8亿,占总人口的19.8%;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亿,占总人口的14.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吉林省社区老年大学有针对性地增设智能手机应用、手机视频剪辑等特色课程,助力“银龄群体”与时俱进跨越“数字鸿沟”。图为2023年10月31日,在吉林省社区老年大学课堂上,75岁的赵武珍(右二)询问指导教师刘美琴(左一)如何设置视频音乐的淡出效果。(许畅 摄)

报道还说,随着中国日益成为一个数字化和现代化的社会,老年人往往因为对智能手机不熟悉而落伍。

同时担任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的原新还说,让全社会都使用智能设备和服务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社会应该给一些人留出选择余地。

他还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建设数字包容社会,必须为他们开辟道路,让他们能够享受数字化生活的便利,同时也能在商场用现金付款,或者在高速公路上手动付款。”

他说:“数字鸿沟将永远存在,不可能彻底消除。”

原新说:“虽然随着老年人的代际更替,新一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可能会缩小,但智能设备的不断迭代将带来新的数字障碍。”

报道称,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了一项推进数字技术适老化发展的方案,承诺到2025年底,标准规范体系更健全,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造规模更大、层级更深入,(数字产品)服务供给质量提升。

这项工作方案说,要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稳步提升”。

其中一项任务是实现产品的多样化,指导和支持企业开发并推出100款以上具备适老化特征的智能产品。这包括智能手机、电视、智能音箱、健康管理类智能产品及养老监护类智能产品等。

该方案还承诺通过简化语音助手、长辈模式等功能的开启方式,进一步为老年人减少障碍,方便他们上网。

方案还鼓励相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建立创新协作机制,以研发更多适老化技术。

方案说:“各基础电信企业应保留线下营业厅服务渠道,设助老服务专岗、提供必要辅助器具,优化现场引导、人工办理等服务。”(编译/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