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今天吉林市解放北路的楼群之中,有一所名为昌邑区十八小的学校。在新世纪中,这所学校由吉铁三小、延安路小学一路演进,先后三次变更学校名称。目前是新地号、东局子、延安三个街道内辽东、万达、锦东、嫩江、华业等五个社区(有的社区为部分区域)适龄儿童就近上学的唯一学校。然而在历史上,这所学校的东南侧还有一所区属小学,撤销前,其番号为昌邑区第七小学校。

昌邑七小并不是所谓的名校。据史料记载,其前身为创立于1950年3月的昌邑区职工子弟小学分校,当时的校址在新地号街。同年(第二学期)学校改称为昌邑区初级小学校。到了1953年,学校又增设了“高小”,算是一所“完全小学”,学校名称也正式定为昌邑七小。这个时间点其实是很有意义的,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沿用到2001年的昌邑区所辖各小学的番号,最初设定的时间正是1953年。

1954年,昌邑七小将校址迁往新和胡同。新校舍为一栋“工字形”平房,在网友“金卯岛”提供的照片中,尚可见到这栋校舍颇具时代特色的长条高窗。当年的校园四下十分空旷,东侧甚至还是农田菜地,后来长期与其相邻的吉铁三小,要到1955年才被建立起来。可以想见这座校舍出现伊始,应是以壮观之姿,傲立于安东路(1965年改称嫩江街)东侧的。不过昌邑区七小的规模始终十分有限,在校学生人数一直在5、600人上下徘徊。

在昌邑七小的历史上,体育应是一大办学特色,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昌邑区小学的体育成绩以七小、九小、十八小为强,其中小学毕业后走体育特长生道路的又以七小为最多。据说这一特色源于两位体育老师的努力:一位是曹诚老师(抗美援朝的老兵),另一位是石克炳老师(石老师年轻些,是个通情达理的湖南人),两位爱岗敬业的体育老师都很受学生们的爱戴。

当年,昌邑七小的体育特长生多数被四中(女生多数去了四中)、五中、四十七中选走,虽然分属各个学校,但这些学生通常会在昌邑体校(新华电影院后面)集训,其中曾涌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吉林市中长跑冠军。从昌邑七小走出的这些体育生,有的女生后来从事了滑雪运动,有的男生从事了竞走并进了八一队,不过这些体育生后来大部分都走上了参军的道路,也算是一种殊途同归吧。其实七小毕业生中,参军的比例一直不小,据说这与许多毕业生是附近军械所子弟有关。

八十年代初,石克炳老师返回湖南岳阳,相隔不久曹诚老师也退休离岗。失去了这两位老师的指导,昌邑七小的体育运动光芒逐渐黯淡,学校特色也乏善可陈。另外,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从政府教育投资倾斜上看,七小也非重点对象,其被整合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终于,在1999年,昌邑七小被并入昌邑一小。直到2020年,这个消失了20年的学校番号才被中兴街小学(原吉铁二小)重新启用,只不过此七小已非彼七小了。

自从解放北路开通,特别是吉林火车站东出口投入使用后,曾经略显荒僻的七小旧址逐渐成了房地产开发的优良地段,过去的青青校园被开发为安宁小区。由于附近的道路格局变化巨大且缺乏参照物,许多对旧日时光怀恋的人,想去昌邑七小旧址“睹物思情”,找寻旧日记忆时,会蓦然发现,实现这种小愿望,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其实“变成小区”,是近几十年里吉林市许多消失的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归宿,至于找不到回忆,也成为许多市民们共同的精神伤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网友“金卯岛”先生、“那些麻花”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