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左传》《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晚年的晋献公宠爱骊姬,为了让骊姬生的儿子接班,他犯了糊涂,导致太子申生被逼自杀,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也出国避难。
重耳的母亲是狄国人,他带着手下来到狄国。狄国十分厚待这位大国外甥,让他安身,给他娶媳妇,重耳在此度过了十二年平和安乐的生活。
此时的晋国已经发生了巨变,经过几番周折,公子夷吾回国继位,就是晋惠公。晋惠公深知重耳是个有志向之人,他手下也都是一顶一的高手,怕哥哥回来跟自己争君位,就起了歹心,打算派人去狄国行刺。
风声走的很快,传到了重耳那里,他跟手下人一商量,狄国距离晋国太近了,人身安全很难保障。听说霸主齐桓公不错,很会任用人才,大家都是人才,干脆去齐国落户算了。
就这样,重耳一行人离开狄国,一路上历经坎坷,辗转来到了齐国。齐桓公果然名不虚传,对重耳等人厚待有加,还把本宗族的一位姑娘给他做了妻子。
没过多久,齐桓公去世了,齐国发生了内乱。可此时的重耳,已经是五十奔六十的人了,多年的漂泊生活,磨灭了斗志,他只想在这温柔乡中安度晚年,只要齐国一天不哄自己,就多待一天吧。
老大颓废成这样,手下人不干了,他们开始想各种办法,要离开齐国。重耳的这位齐国妻子,也是深明大义之人,不想让身负大才的丈夫就此沉沦,她协助众人把重耳骗出了齐国。
不愉快的离开了齐国,重耳也没法再回去了,只好再次走上流亡之路,这一次他们辗转来到了强大的楚国。
楚国的国君,是雄才大略的楚成王,他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接待了重耳。对于楚成王的美意,重耳最初是拒绝的,他觉得没底气这样被对待,手下人给他打了气,说公子你千万不要客气了,楚国国君都这样对你,这是天意,天意就不要勉强了。就这样,重耳一行人在楚国暂时落脚了。
楚成王对待重耳,可真叫一个诚心实意,时不时的就摆宴款待。有一次,大家喝高兴了,楚成王半开玩笑的说,公子以后回国继位了,如何报答老夫啊?
重耳给出了一个响亮的回答,“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期辟君三舍。”意思是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回到晋国,他日晋楚两国不幸交战,我当撤军九十里(一舍是三十里)。
一段时间以后,秦国国君秦穆公,听说重耳在楚国落脚,特意派人前来迎接,要护送他回晋国继国君位。在秦穆公的一番操作之下,重耳回到晋国继位,就是晋文公。
几年之后,晋国同楚国发生了冲突,两军交战之前,晋文公下令后撤九十里。楚军以为晋军胆小,加速进攻,结果中了晋军的埋伏,损失惨重,晋文公也经由此战成为齐桓公之后的春秋霸主。
这就是“退避三舍”的来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