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原名王士禛,字子真,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
王士祯是继司空图、严羽之后倡导神韵理论的又一大家, 是"神韵说"的集大成者。他最喜欢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个字;有时又标举出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八个字来说明神韵的含义。
从他的神韵说观念和这些解释中很容易得出这样的观点:神韵是指作品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某种情思内涵而不是形式方面的特点。
下面就针对王士祯的七绝做分析,并进行步韵模仿,或能一窥豹斑。
七绝 竹公溪二首之二文/王士祯
竹公溪水绿悠悠,也合三江一处流。
珍重嘉阳山水色,来朝送客下戎州。
王士祯的这首七绝用字比较平常,但行文流畅自然,风格小清新,符合其诗词“神韵”的观点主张。
首句“竹公溪水绿悠悠”的前四字只是叙述点明“竹公溪”的地点,“绿悠悠”则是对溪水的外在进行形容描写,此句用字非常平常,但朗朗上口,自有一股气韵流转。
次句就更加普通了,写法也是顺承首句而来,犹如流水婉转。“也合三江一处流”是对“竹公溪”地理位置进行描述,但其抓住一个”流“字,这个”流“是全诗气脉婉转的关键,为后面三四句忽然出神韵做非常重要的铺垫。首句”绿悠悠“即有流动的韵味其中,尾句的”送客下戎州“也是因水而流。
王士祯七绝很讲究第三句的转折手法,而且也比较容易借鉴学习。本诗的第三句开头采用“珍重”二字进行转折,对一二句的景物描写作一个强调性的总结。而“珍重”本身是一个带主观语气色彩的词,故此为何强调前面两句的景物,就给第四句留下应该进行回答的空间。这就是很典型的七绝勾连手法。
第四句就是对第三句“珍重”语气的明显解答,“来朝送客下戎州”。因为明天我就不在嘉阳,看不到竹公溪的美景了,所以要珍重眼前啊。这是从侧面反衬欣赏看重嘉阳山水,表达竹公溪的美。
所谓神韵,在平淡如水的字词中,娓娓道来,不经意间流露出某些内在的情感韵味。
七绝 忆故乡 文/火云
远书归梦两悠悠,万里西江浩荡流。
珍重孤鸿来送客,浮云今日自梅州。
这首诗是模仿上面王士祯的结构笔法而来,但表达的情感与风格也不同。这首因为表达对故乡的一种思念,而不是对美景的欣赏,故行文风格相对采用主观叙述的笔法。
首句“远书归梦”即直切思乡而不得的惆怅。远书和归梦都不能实现,以“悠悠”来形容惆怅情绪,哀而不伤。
次句切换到眼前镜头,但也是以眼前西江浩荡的流水,对首句“悠悠”的进行视觉通感模拟。
第三句学王士祯的转折手法,“珍重”二字是对“孤鸿送客”的强调,为何要珍重这个呢?第四句来解答。手法是不是与上面那首同出一辙?这种写法其实非常好用的,诗词不容易跑偏。
尾句“浮云今日自梅州”,是对上一句的回应,也是对前面首句的解答。今日的浮云是从梅州来的,因为我的老家就是在梅州。我今日是否要如浮云一样飘到梅州呢?其实,这句比较缥缈,可以多种解读,解读不同则意味不同。
这首七绝虽然是模仿王士祯原作来写,但是只模仿了其架构,未模仿到其神韵。因为本首七绝多是用主观的语气去说一些事情,而非从侧面反衬表达某些情感意味。故没有那么神韵,气脉偏于凝滞。但从写诗的情感表达上,这首诗也算中规中矩的一首七绝吧。
故此,学习古人诗词创作,最好像本文一样,对原作进行分析解读,然后进行仿写,慢慢掌握古人创作的技巧精髓,到一定程度即可熟能生巧,随便写都可以很像诗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