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刷到一篇文章,作者账号名称为“笑史云烟”,文章题目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个题目,我以为真有专家说“月落乌啼霜满天”违背自然常理,但是读了文章,却发现根本没提到“专家”二字,只是作者本人在说,看来题目中“专家”二字不过是作者引流工具而已,或者是以专家自居了。

作者说,“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诗明显有问题,什么问题?乌鸦通常在黎明时分啼叫,不太可能在月落时分鸣叫,所以这是一个“令人扼腕的明显错误”。具体说法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还声称,这首诗虽然有明显错误,但却没有被埋没,流传下来成为千古绝唱,是因为有超凡得艺术魅力。

这话有些扯淡了,如果一首诗中说的现象明显违背常理,必然被人嘲笑,还谈什么艺术魅力?

不过,既然作者以“专家”的名义如此说,网友怎么看呢?看留言,绝大多数反对,甚至有嘲笑的,但是也争持不下。

而且网友争论的内容又增多了,从乌鸦夜里叫不叫,又争论到月亮是不是夜里落,争论到“满天霜”是不是也有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落”时间

毫无疑问,“月落”的时间肯定是夜里,因为诗中最后一句明确说了时间“夜半”——夜半钟声到客船。

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半夜月落是正常的现象,而不一定是早晨。众所周知,上弦月就是半夜落下去的。

由“月落”和“夜半”,大致可以推测出张继诗中的这个孤寂凄冷之夜,应该是在农历初七初八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啼”之“乌”

笑史云烟说乌鸦通常都是在黎明时分啼叫的时候,他忘了“乌”未必就是指乌鸦,他忘了有个词牌叫《乌夜啼》。

乌夜啼》原本是乐府曲名。隋朝有人写了一首《乌夜啼》,提到了一种鸟,叫乌桕鸟,正是喜欢夜里啼叫:

可怜乌臼鸟,强言知天曙。
无故三更啼,欢子冒暗去。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乌啼”之“乌”为慈乌。慈鸟,又叫慈鸦、孝乌、寒鸦。体形像乌鸦但较小。据说这种鸟能反哺其母,故称慈乌。

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诗,叫《慈乌夜啼》,其中有句: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总之,“月落乌啼”里的“乌”,不是指乌鸦,而是指乌桕鸟或者慈乌,从隋人写的《乌夜啼》来看,更可能是乌桕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古人没有对“月落乌啼霜满天”提出质疑,也说明“月落乌啼”在古人看来是正常现象,没有违背常理。

北宋欧阳修曾质疑“夜半钟声到客船”,说半夜里不会打钟,但是却没有质疑“月落乌啼霜满天”,可见此事无疑。

至于“夜半钟声到客船”,后人调查证实,姑苏地带寺院夜里是打钟的。所以,张继诗中所写,绝非虚言。

我认为,张继此诗定是即兴之作,在那个不眠之夜,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寒,心萦愁绪,钟声传来,遂有感而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霜满天”之“霜”

有些网友质疑,说霜是下在地上的,怎么可能到天上?有人还搬出了物理学知识。又有人说是月光如霜,但马上有人反驳,月亮都落了,哪还有月光?

其实,这些争论都是把“霜”理解错了。这里面的“霜”不是“下霜”的“霜”,应该理解为一种寒冷的体会。“霜满天”意思就是指夜空极为寒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张继要是看到今天有人质疑他写错了,肯定会哈哈大笑,说一句:“果然后生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