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在历代皇帝之中,为政可以说是最为简朴勤勉的,他不仅不爱饮酒,不喜奢侈,甚至不好女色,后宫妃嫔人数还不如乡间的一个小地主;他唯一的爱好,除了读书,便是工作——他当农夫的时候便钻研稼穑,当将军的时候则勤于军务,当皇帝的时候自然就勤于国事,史书称其理政之勤,往往清晨视朝,日仄乃罢,每天都上朝,全年无休,完了还要召集公卿、学士讲论儒家的经学义理、探讨儒家的治国之道,常常夜半方寐。皇太子刘庄劝其注意身体,刘秀却道:“我自乐此,不为疲也!”(刘秀原创成语之九“乐此不疲”)颇有些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味道。而这种把管理当做艺术,把工作当成享受,将学习保持终生的强大自律精神,也实在让作者我佩服之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东汉虽上承王莽之弊,民易动而难静,但光武以柔道治国,不十年而天下晏然,而明章承其余绪(第二任汉明帝与第三任汉章帝),实施黄河大治理、丝路大贸易与南部大开发,再造“明章盛世”,社会经济遂呈现出空前繁荣之景象。人口达到近六千万,耕地达到七亿余亩,全国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谷物一千余公斤,人均占有粮食约三百二十公斤,此经济成就已远超“文景之治”,直与后世的“贞观之治”看齐。就算到近代,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也一直在这个水平线上下徘徊。也就是说,东汉一朝已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带到了巅峰状态。

当然,所谓物极必反,由于刘秀过于提倡偃武修文,结果导致其后世帝王没能体会他“苟非其时”的真意,而在国势强盛之时,仍持财政紧缩之政策,不事扩张,反将北方百姓多迁南方(注1),而徙异族进入内地,进一步加剧了民族矛盾与土地紧张,并使得北边并、幽、凉三州人口剧减,且胡多汉少(注2),政府控制力迅速减弱。董卓之乱与五胡乱华皆由此萌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东汉一朝边患从未停止,但政府却极其忽视军队建设,不仅废郡国兵,罢郡都尉(并职于太守),多次裁减兵员,还彻底废除了征兵制、都试制(注3)与蒐狩之礼(注4)。中兴功臣们所率领的部队,也大部分都被解散归田,只留精兵(多为幽并冀三州的骑兵)进入中央禁军与黎阳诸营。而这些中央常备军全部人数大概只有四万多人(注5),还得镇守京师与重要关塞,碰到大战人不够,就只能募兵,但由于挑选不严,应募者未经军事训练,素质不高,加上一旦应募入伍便终身从军,成为职业兵,导致疲老衰弱之兵充斥部队,其主要战力还是得靠临时招募的犯罪刑徒与少数民族雇佣兵,故魏晋以后中原武力不盛,民众文弱,其来有自。

东汉末年应劭《汉官仪》亦言:“自郡国罢材官、骑士之后,官无警备,实启寇心。……尔乃远征三边,殊俗之兵,非我族类,忿鸷纵横,多僵良善,以为己功,财货粪土。……迹其祸败,岂虚也哉!”整个东汉社会,从军民不分,经军民分立,再到军民对立,将卫国责任全都移到刑徒军与雇佣兵肩上,这怎么会不出问题呢?后来祸乱天下的公孙瓒幽州兵与董卓凉州军,大部分就是这些异族雇佣兵与犯罪分子。

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东汉政府哪怕违背先圣教导,甚至不惜降低国家战力也要坚持废除这项制度,一则为缩减财政开支(注6),二则也是为了削弱地方军事力量,防止各地割据势力勾结地方豪族死灰复燃。而东汉朝这种弃武修文的做法也被后世沿用,导致我族虽文弱,但中央之集权不衰。故直到中华帝国终结,也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恢复秦汉这种全民义务兵役的做法。

总之,东汉一朝风俗虽美,上下皆敦厚信义,为历代之最,却毕竟少了些勃勃生气。所幸东汉中前期国力雄厚,其名将又个个不俗,能将一群羊带成狮子,这样才在对外战争中得占上风。况且,东汉上承西汉,对于北方胡族有着强大的心理优越感,认为无需强力军备,也可轻松搞定他们,这种优雅的自信是东晋以降的中国人所不具备的。我们也没办法过多苛责。其实如果不是小冰期与八王之乱的双重作用掏空了晋朝的根底,五胡也没可能在中原掀起如此滔天大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刘秀结束了他传奇而又踏实,激烈而又温柔的一生,于洛阳宫中去世,享年六十三岁。相比很多帝王,刘秀死的时候很幸福,不仅天下升平,现世安稳,而且宫中朝中,岁月静好,他心爱的女人,孩子们,出生入死的兄弟们都静静待在他的身边,陪伴他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途。

不久,皇太子刘庄即位,是为汉明帝。群臣又奏谥刘秀为光武皇帝,庙号世祖。谥法曰“功格天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刘秀既是中兴之主又是定鼎帝王,这在历史上少有人能做到,故“光武”二字谥号为其所独有。

刘秀的陵墓很寒酸,不仅如汉文帝般仅以瓦器陪葬(注7),且高只六丈六,是两汉帝陵中最小的。要知道秦始皇陵高五十丈,汉武帝茂陵高二十丈,就连汉陵的平均水平都有十二丈;但他们谁也无法遮挡光武帝刘秀的光芒,他这一生,以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做到了,他通过他一生艰苦卓绝的攻战与经营,终于在他身后留下了一个扬帆启航的中兴大汉。前方风光,更加明媚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1:据统计,从西汉末年的公元2年到东汉顺帝时的公元140年,西北在籍人口数下降70%,华北大平原也减少了1100万人,与之相较,汉淮以南的人口却急剧上升,增加了约900万人口,增长率达到113%。湖南、江西和广东的人口甚至增加了4倍。

注2:公元2年,三州尚有近九百万汉人,至公元140年,则仅剩三百万。其中三辅与弘农人口下降76%,陇西和金城两郡则下降达90%,北地郡人口更下降达到95%,最夸张的是五原郡,10县人口才22957,还有朔方郡六县,汉人总人口才7843,平均每县不过一两千人。所以到了东汉末年,曹操干脆将云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都降级为县,然后合并为一个新兴郡,属并州(《太平寰宇记》卷42)。

注3:据《续汉书·百官志五》:“ 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注引应劭曰:“每有剧贼,郡临时置都尉,事讫罢之。”所谓都试,即地方民兵训练与演习制度,据《后汉书·耿弇传》:“(耿弇)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东汉第一名将耿弇便是由于这项制度成长起来的。

注4:指古代一种假借田猎之名的皇家军队演习。据《后汉书·马融传》记载,东汉中期邓太后称制后,“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陈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5:这些中央禁军从此便成了“父死子继”(应劭《汉官仪》曰:“羽林父死子继,与虎贲同”)的职业兵,而其军官亦“官显职闲”,而“多以宗室肺腑居之”,甚至常常委任纯儒,可见其战斗力也是逐年下降。特别是从东汉中期(安帝永初三年109年)开始,朝廷由于财政紧张,数次标价卖官。虎贲、羽林与缇骑、北军营士按价位高低售卖,使其人员鱼龙混杂,多有“疲弱不胜军事”者,其战斗力更为堪忧。

注6:归根结底,东汉是豪族政治,这种政治结构是藏富于民的,其资源汲取能力并不足以像秦皇汉武那样对外扩张与全面征兵,倡导小政府,实行弃武修文,也是客观使然。

注7:故从未被盗过。就连汉文帝的霸陵都被盗过,但原陵从未曾被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