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津博物馆聚焦甲骨、玉器、陶器和青铜器等文物材料推出全新展览(引题)
走进“肇基文明” 探寻商周文化(图)(主题)
日前,天津博物馆推出的“肇基文明——天津博物馆藏商周文物特展”在该馆开展。此展是天博聚焦甲骨、玉器、陶器和青铜器等文物材料推出的全新展览。
商周是中华文明奠基和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取得的诸多成就,为中华文明提供着“源头活水”。商周先民遗留下来的文物、史迹,为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清晰原点和稳固基石。成熟的文字书写系统和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是商周文明具有代表性的成就。作为中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重要物质载体,商周时期的玉器特别是玉礼器的生产规模和质量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逐步形成了格调统一的礼玉文化。
对馆藏商周文物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展示
天博馆藏有丰富的商周时期甲骨、玉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其中甲骨1600余件,青铜器1200余件,玉器600余件。本展是天博建馆以来对馆藏商周文物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展示,展出甲骨、青铜器、玉器、玺印、钱币、范印、陶器等各类文物150余件/套,包括西周克镈、商武丁立中允亡鳯(風)卜骨等重点文物,还有近70件/套玉器、青铜器为首次展出,包括春秋兽耳方座簋、西周逆钟、战国嵌松石错金银带钩等。展览以文字、青铜器和玉器为核心进行组织和呈现,第一单元“书契初兴”,展示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也是衡量中华早期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第二单元“吉金辉耀”,展示商周时期炼铜遗址之普遍、规模之宏伟、铜器产量之巨大、技术之精巧、种类之繁多、应用之广泛、艺术之奇绝。第三单元“瑞玉载礼”,展示商周时期玉器的种类之多、数量之巨、立意之新、结构之巧、制作之精,向观众展示中国早期文明立柱架梁的恢宏气度。
策展人、天博书画研究部的张夏告诉记者:“此次展出的文物中,既有同观众多次见面的‘知名大咖’,又有第一次和观众见面的‘小鲜肉’。我们力图兼顾展览之‘重’和展览之‘新’。第一单元同时展出了6种不同的古文字类型,在充分展示每件文物具体信息的同时,采用‘一件文物讲一个字’的形式讲述字形变迁。这在国内同类型展览中并不多见。”
展陈设计构思巧妙,带领观众穿越时空
记者现场看到,展厅的设计风格古朴大气。策展人员巧妙利用空间布局,以时间顺序形成每类器物自商代早期到战国的独立空间。展品摆放顺序寓意着时间不间断流动而又周而复始的循环。另外,根据不同文物材质和表达内容,不同单元采用了不同的配色方案。策展人、天博器物研究部的孟婷说:“展览配色迎合新年,比较喜庆。青铜器部分都是红台绿器,玉器部分布景选的蓝色很醒目,观众看展也舒适。”
天博展览设计部主任孙禹说:“场景设计方面选择了西周兽面蕉叶纹鼎为原型。这个鼎具有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器型特色,造型硕大,纹饰细腻,我们通过将此鼎模型切割对其进行解构,使其呈现时间碎片概念,让观众感受到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以及历史的变迁。”
游戏互动环节提高展览观赏性和趣味性
在充分体现馆藏特色和商周文明核心特质的同时,展览还利用文字、图像、视频、游戏等展示方式,提高展览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孙禹说:“游戏互动环节以甲骨文和现代文字为主题,通过设计翻转牌墙,让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产生对古今文字的对比和思考。观众通过观察和对比甲骨文与现代文字的字形区别,激起对甲骨文的兴趣。翻转牌采用简洁的立体设计,使甲骨文和现代文字通过相互旋转形成直接对比,使观众在游戏过程中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到古今文字的碰撞和交融。”
来源:天津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