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出江海,梦启东方。

2024年元旦,江苏启东市因“江苏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江苏的海上日出太浪漫了”等内容而出圈。

新华社发布的《遇见新年第一缕晨光》组照,就有拍摄于启东圆陀角碧海银沙的日出美景,国内众多媒体也纷纷将这来自江苏的第一缕新年阳光竞相转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江苏的第一缕新年阳光

启东位于江苏最东部,这里有个地方寅时(凌晨三点到五点)即可见到日出,比其他地方约早一小时,由此得名“寅阳”,而日出东方首先照耀的便是当地的圆陀角。

新年的阳光流转之间,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这座江苏小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启东可以直接眺望到上海著名的“三件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启东是南通代管的县级市,东临黄海、南濒长江,三面环水,城市总人口约95万,总面积1208平方千米,与上海市隔江相望,素有“江海明珠”美誉。

启东全境系长江口不同时期河相、海相沉积平原。

秦汉时期之前,此地还是江口海域。

清朝乾隆年间,长江口崇明北侧陆续涨出若干小沙洲,直至清末才连成一片。

此时启东只是崇明外沙,依稀有人居住,靠晒盐、捕鱼维生。

所谓“外沙”,是因为崇明岛原本就是长江中东涨西坍的沙洲,习惯将长江下游涨出的沙洲都视为自己的土地。

其中,崇明将自己称为“内沙”,而将昔日的海门、启东等称为“外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明、海门和启东在地图上的位置

事实上,启东因为沙洲连片时间参差,境内曾分属三个县管辖。

比如北部最早成陆的吕四地区,宋、元、明、清时属海门县,而直至近代才形成陆地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则分属海门与崇明。

1928年,崇明外沙与崇明分治设县,由于当地沙洲还在向东接涨,故定名“启东”,取“启吾东疆”之意。

启东建县后,南与崇明以长江北水道江心为界,北与当时的海门县以崇海界河为界。

只是今日的启东全境在当时依然分属三县管辖,南部为启东县,中部属海门县,北部属南通县。

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启东是苏中根据地、解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有东南行署等建制,以及抗大第九分校等重要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大第九分校纪念馆

1949年1月,启东、海门两县全境解放,海门的东部及南通的吕四等地区划入启东县,基本形成今启东县境。

当时的启东县隶属苏皖边区第九行政区,随后又归属苏北行署区南通专区管辖。

1953年,苏北、苏南两个行署区合并成立江苏省,启东县划归南通专区。

1983年江苏实行市管县,启东县划归南通市管理。

1989年启东县改为县级市,由南通市代管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启东和上海崇明之间密切的地理与历史渊源,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个启隆镇(原为启东市农业良种繁育场)在崇明岛上,与启东市隔江相望。

沧海桑田的变迁中,启东成陆并非全由大自然造化,也靠人力所为。

百年前,启东人在茫茫沙洲上围垦造地,筑坝抗坍,历经数代才好不容易攒下一点田地。

今日启东圆陀角旅游度假区有一块景观石,刻有清末民初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题写的“大江之委海之端”几个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启东圆陀角旅游度假区标志性景观石“大江之委海之端”摄影/潘杨

近代,张謇以通海垦牧公司为基础,在启东进行大规模围垦造田。

当地人肩挑担运,夜以继日,宛如燕子衔泥一般开垦出总面积近12万亩的良田,通过种植棉花,硬生生创造出一个“烂泥变黄金”的农垦神话。

1960年代至1970年代,“向潮水夺地,向海涂要粮”,启东掀起更大范围的围圩造田运动。

靠着不懈努力,这里又成为江苏“金山银山一担挑”的粮棉故里。

从1901张謇兴办通海垦牧公司至1985年,启东共围垦江海滩地144.46平方公里,占全境总面积的11.6%,构筑了启东的地理和经济基础。

只是遥望南端的上海,启东难免又有几分失落。

启东和上海都曾为小渔村,又几乎同步走入近代,但百余年的发展,彼此早已天差地别。

虽然启东离上海的直线距离只有50公里,近到天气好时,从启东可以直接眺望到上海著名的“三件套”身影。

但滚滚长江的横断,使启东成为了交通的“神经末梢”,也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大掣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长江阻隔,早年的启东通往上海全靠海路,坐船经常要花上一天一夜。甚至由于内河码头无法通行轮船,乘客还得靠小木船摆渡上下船。

向东是海,向南是江,区位闭塞,天堑阻隔,受制于交通瓶颈的启东既无法承接上海及周边资源,外面的投资也进不来。

上世纪80年代起,启东新港、海门海太汽渡陆续建成,启东与上海的交通联系更加紧密,但接轨上海、承南启北的渴望却越发强烈。

1998年,回来建设家乡的港口专家李洪斌经过调研论证,首次从技术层面提出建设崇启大桥的设想。

10年追梦,一朝梦圆。

2011年12月24日,崇启大桥正式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启东和上海的交通也越发频繁,开往上海的城际客运车辆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班,每天有180多班次,超过5000多人通过长途客车往来于沪、启两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启大桥

2023年,前来启东圆陀角观看日出,去生态滩涂游览、去吕四品尝海鲜,去恒大海上威尼斯酒店度假的游客,其中80%来自上海。

便利的交通不仅让启东成为上海游客的“北花园”,也正式融入上海“1小时都市圈”,上海外溢出的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等发展要素纷至沓来。

如今,上海成为启东近50%的农产品销售地,更为启东提供了众多项目投资,在船舶海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为启东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这座江苏最东部的城市,在向上海靠拢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向海上寻求发展。借助上海丰富的海洋工业与科教资源,启东得以打造出发达的海工产业,不断铸造新的“船说”。

位于启东寅阳镇的海工船舶工业园,入驻了中远海运海工、中集太平洋、振华重工、寰宇东方等20余家企业,主要从事海洋油气钻井装备产业、海洋特种船舶制造产业、海洋能源及重装备等产业,成为启东主导产业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启东寅阳镇的海工船舶工业园图片来源:启东日报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国海洋工业领域的“大国重器”,有不少来自启东的海工“智造”:

全球最大、国内首艘双燃料动力系统的15000方舱容大型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鱘”轮、世界首创坐底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世界首艘自升式风电运输半潜船、世界性能最强的半潜式海洋生活平台“高德4号”、世界最先进的海上工程作业船N829船、国内首创深远海大渔网箱养殖平台“振渔1号”、国内首艘1300吨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船“铁建风电01”号、全球容积最大的双耳立式C型燃料罐……

同样是通过对接张江全球医药研发中心及国外优势资源,生命健康产业也成为启东主导产业之一,如今已经形成研发创新、绿色生产、综合服务、健康管理等于一体的百亿产业集群。

此外,电子信息及半导体、精密机械作为启东两大优势产业,正着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智能升级和制造模式转变,也是在借鉴和吸收上海等地的柔性生产与精益管理经验,不断推动产品高端化、品牌化、多元化,进一步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新能源和新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启东也是以沪启合作为基础,才形成区域产业链协同配套契合点,从而成为当地快速发展的前沿产业。

依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启东地区近三年生产总值连续连跨4个百亿台阶,经济增幅列南通各县(市、区)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启东历年GDP走势

对大多数人来说,启东的城市吸引力,不只是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来自江海交汇的独特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启东城市的名片众多,这里既是全国有影响力的“海洋经济之乡”、“建筑之乡”“电动工具之乡”,同时也是“教育之乡”、“版画之乡”、“长寿之乡”,曾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但是,拥有178公里江海岸线的启东,最为著名的还是全国四大渔场之一的吕四渔港。

吕四渔港位于启东市北部,拥有渔船1000多艘,年海洋捕捞产量占江苏省的三分之一、南通市的二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四渔港

城以港兴,港为城用。

除了海洋捕捞,吕四港的临港产业也是当地向海发展的缩影。

吕四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深水港资源,其中深水航道全长53.4千米,通航宽度210米。

作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门户、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新枢纽、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的重大标志性工程,2023年10月开港的吕四起步港区“2+2”码头,成为通州湾的新出海口,航线覆盖6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相比于长江的所有码头都要两次引航,吕四港只需一次沿海引航。

而且因为离主航道更近,使得重型机械设备、钢结构等件杂货产品的运输、装卸更加便捷。

如今,吕四新港以临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现代物流和海洋渔业为架构,正成为上海北翼临港产业新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四新港

除了海洋经济,吕四港镇还是全国电动工具产业三大核心产区之一,拥有电动工具企业700多家。

从渔港拓展出电动工具产业,来自历史的偶然。

上世纪70年代末,吕四地区很多农民走出家门,去外地城市从事修锁和配钥匙等手工活,在走街串巷时逐渐接触到了电钻和磨光机的维修。

凭着一股钻研的劲儿,反复拆了装,装了拆,这些识字不多的农民硬是啃下了电动工具的工作原理和制造维修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吕四地区为代表的启东电动工具产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各类电动工具零配件生产企业,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四港镇“天汾电动工具产业园”

实际上,启东人的精明能干远不止电动工具产业。

建筑领域,启东人不仅是南通建设“铁军”的主力,而且几乎都是“大作师傅”(技术娴熟又能指导干活的工匠);艺术领域,丰富细腻的启东木刻版画,江苏艺术非遗代表的蓝印花布,无不彰显启东人的心灵手巧。

甚至,因为电子技术的娴熟,上海及各大城市早年的手机维修店几乎都是启东人开设。

从小渔村、到电动工具之乡,再到10万吨级现代化集装箱港区,千年古镇吕四港正通过港产城融合进行着蜕变。

启东也随着与上海的不断对接融合,从“北上海”化身为上海“北大门”。同时借助北沿江高铁江苏段、崇启公铁大桥等交通新干线的建设,继续构建通江达海的新通道。

这座年轻的江海交汇城市,处处都藏着惊喜。风景不在远方,就在刚过去的时间里。

刚过去的2023年,启东再次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2023年,启东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1位,全年预计生产总值达1400亿元,增长2.4%;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1255亿元,增长8.8%;完成工业应税销售1270亿元,增长8%,高于南通平均水平;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实现工业应税销售232亿元,增长2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启东居第21位

同时,启东也在全国百强县市榜单中有着值得自豪的排名: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21位
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排名第6位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排名第8位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排名第9位
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排名第11位

去年11月,江苏54个县(市、区)空气质量状况排名中,启东再居榜首;PM2.5年均值26.3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85%,双双位列全省第一。

咸味的海风从东方吹拂而来,风中卷着历史的变迁,奏着开放的啸声,带来城市的新气韵。

日出之后,渔港静静开市,街道变得喧闹,这座年轻的城市,又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