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港股市场回购规模突破历史新高,全年累计回购1260亿港元,在2022年千亿规模的基础上再增长20%,平均每家公司回购了6亿港元。“回购王”腾讯全年回购超480亿港元,友邦保险、汇丰控股亦回购超过200亿港元。

最多公司进行回购的行业包括医疗保健及可选消费业,各有38家,信息技术业则有33家;回购手笔最大的是腾讯、小米、快手所在的信息技术业和友邦、汇丰所在的金融业,合计回购金额均超过了500亿港元。

◆ 2023年港股回购规模近1260亿港元,刷新历史记录

回购行动与市场表现往往是相互影响,当股价处于低位的时候,上市公司更有动力进行回购,而当公司开启回购时,一定程度上又能够起到支撑股价的作用。在港股市场,场内回购是港股回购的最主要方式。

2008年至今,恒生指数与回购公司数量及金额呈现负相关性,指数越低,进行回购维护股价的上市公司越多,回购行为越频繁。从历史经验看,港股回购潮往往发生在熊市,但回购信号通常也预示市场底部,随后出现反弹的概率较高。

2023年度,恒生指数累计下跌了13.8%,为连续第四年下跌,自2月份以来持续弱势运行。在市况疲软的情况下,港股上市公司的回购活动异常踊跃。LiveReport大数据显示,从全年的回购趋势看,2023年底港股市场回购热情最为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2023年度,港股市场累计回购金额达到了1259.3亿港元,同比增长20%,继2022年的1048.3亿港元之后再次刷新了历史回购规模。全年有超过20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份回购,每家公司的平均回购金额达到了约6亿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 腾讯全年回购超480亿港元,年末化身“腾十亿”

年度回购榜单中,腾讯控股以484.3亿港元的回购规模高居榜首,友邦保险汇丰控股分列二三位,回购金额分别达284.1亿港元、216.5亿港元;此外,长城汽车、长实集团、ESR、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小米集团、快手、李宁、东风集团股份、药明生物等公司的回购规模亦超过10亿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2023年度,腾讯在124个交易日里都进行了回购动作,继2022年之后再次成为名副其实的港股“回购王”。年内腾讯累计回购金额超过480亿港元,平均单日回购金额接近4亿港元。下半年以来,腾讯几乎一直保持每日4亿规模的回购,12月22、28及29日,其每日回购规模甚至超过了10亿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 医疗保健、可选消费业最多公司回购,信息技术、金融业回购最大方

从行业属性看,2023年度医疗保健及可选消费业进行股份回购的公司数量最多,各有38家,占比均为18.1%;其次是信息技术业,共有33家公司进行了股份回购,占比15.7%;工业、房地产业分别有27、22家公司回购,占比12.9%、1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以金额看,腾讯、小米、快手所在的信息技术业和友邦、汇丰所在的金融业是“最大方”的两个行业,回购耗资分别达532.5亿港元、523.2亿港元,占比分别为42.3%、41.5%;此外,可选消费业公司回购金额也有74.7亿港元,占比5.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