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的波谲云诡的历史长卷中,有一位原本备受期待的英勇之后,却最终沦为“虎父犬子”的命运,他便是被赋予良望的“蜀二代”。

这位蜀汉后代本应肩负家族荣耀,继承先辈的遗志,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然而,命运却像是一场无情的戏弄,他的一生充满坎坷,最终名副其实地沦为了“虎父犬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诸葛亮有两个儿子

三国鼎立,战火纷飞的年代。蜀汉掌门人诸葛亮一生波澜壮阔,宛若奇迹。他两袖清风终成大业,一手创建艰难的蜀汉王朝。这样的人,他的儿子又会是怎样的存在?

公元227年,已是中年的诸葛亮再度得子。诞下诸葛瞻,聪慧过人的他本有希望成就一番大业。早在十几年前,诸葛亮就已有一个长子诸葛均,但均早夭的消息让亮十分痛心。这一次,诸葛瞻的出生无疑是老将军最大的安慰。

一时间,蜀中上下寄予厚望。瞻拥有绝佳的基因,又生得白净聪颖。亮常笑他是天赐良才,必成大器。王室公主刘氏被许配与瞻,一时间瞻便成了众星捧月般的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备去世后,年轻的孤儿刘禅登基。此时的禅尚且懵懂无知,亮便挑起政权大梁,一肩扛起。他白日操劳,几无片刻休憩。北伐的大业在肩,家庭之事只能寄托于夫人黄月英。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瞻已经八岁。聪慧过人的他已能背诵诗书,对文学书法颇有心得。然而政事缠身的亮已无暇分心,只在信中笑他聪慧可爱,却担心他早熟恐怕难成大器。

父子两人聚少离多,这本是政务许多名臣的通病。亮更忧心忡忡,只留下遗书《诫子书》劝勉。他想以书凝聚这段缥缈的父子之情,但却不知书信如何能比得上言传身教。如果时光能重来,亮是否会选择献身政务,亦或回头陪伴儿子成长?这已无从得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少主刘禅最亲近的人

公元234年,五十四岁的诸葛亮在五丈原驰骋殁落,抱憾离世。蜀汉的后继无人,大业悬而未决。刘禅正值懵懂少年,亟需有人抓住政权大权。此时17岁的诸葛瞻被委以重任——

公元244年,年仅24岁的诸葛瞻正式踏入政坛。他先后担任刘禅身边的近臣职位,很快接手父辈职务,掌管禁卫军政大权。两代丞相和公主联姻的瞻,一时间成为众星捧月般的焦点。

人们希望他能像父亲那样管理政局,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刘禅也十分看重和喜爱这个小叔子,仿佛诸葛亮就在自己身边。朝野上下都期盼着,这是诸葛家族的第二次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权力永远是双刃剑。它能带来荣耀,也能腐蚀灵魂。刘禅并非治国之材,他喜好奢侈享乐。不久,身边就聚集起一批佞幸宦官,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那个无所不用其极的黄皓——这是一个典型的奸佞权臣,擅长谄媚讨好和搞小动作。

在这些奸佞身边,刘禅更加沉迷于酒色,罔顾政事。而瞻作为禅最信任的心腹,本有机会和义务去劝导或制衡。但他终究还是年轻,既没有父亲的政治手腕,也缺乏成熟的政治判断。

他宁愿远离权力漩涡,不问政事,任由奸佞当道。他沉醉于自己的文学绘画和声誉带来的虚荣,迷失了方向。也许,他并不想成为第二个诸葛亮。父亲的光环太过耀眼,他无法担起,只能在其中迷失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丢失的蜀汉正统

当奸佞之徒把持朝政,蜀汉的基业就开始一点点崩塌。若想维系刘氏王朝的正统,唯一的办法便是北伐——因为这是诸葛亮一生的事业,是蜀汉立国的根基。

姜维作为老将军的铁杆支持者,多次提出北伐,希望能光复中原。然而此时的瞻已对权力心生厌倦,他不想重蹈父亲北伐败绩的覆辙。在瞻看来,战争只会增加民苦民难。

所以当姜维再次兵败求援时,瞻竟然想夺其兵权。这样的想法简直与老丞相南辕北辙。在姜维眼中,这无疑是对父辈的背叛和侮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瞻的态度无异于放弃北伐,直接断送蜀汉的正统地位和立足之本。大好河山,竟成了一个没有根基的军阀政权。这让许多当年追随刘备的老臣无法接受。

或许在瞻心中,父亲已经成为他的枷锁。他不想整日仰望那道巨大的身影;亦或是他畏惧那无法企及的高度,所以放弃了一开始。

他原可以凭借自己的方式继承和发扬父亲的事业。但他放弃了,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机会。当父辈的路不可复刻时,很难再开辟新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蜀汉的覆灭与诸葛瞻的死

放任奸佞和软弱伐,注定会招来强敌蹂躏。果然,骄傲的司马昭很快发兵讨伐——蜀汉已成败家,正是兼并的大好良机。

公元263年冬,魏延大军压境而来。姜维奋力抵挡,然局势已无法挽回。邓艾从阴平小道突入蜀中,瞬间攻下成都。此时的瞻也意识到事态严重,亲率军队抵抗邓艾,希望能转移危机。

然而他终究不是将帅出身,也无父亲神勇善战的本领。在绵阳迎战中,37岁的年轻卫将军战死沙场,年仅三十七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维和后方大军接连失利,蜀汉覆灭不过时间问题。刘禅朝不保夕,在绝望中向魏军投降。一个弱小政权轰然倒塌,就此成为历史。

诸葛瞻战死之时,蜀汉已经雪崩般土崩瓦解。他守不住最后一块疆土,更守不住自己的尊严。曾几何时,他也会想到这样的结局吗?父辈的荣光不复存在,一切尽在倾颓。他痛定思痛,这大好河山最终要葬送在自己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他本可成就大器,最终却成了“虎父犬子”

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与奸雄并存而生。最终胜利的是残酷而清醒的那一方。站在废墟中的诸葛瞻,是否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本来天赐良才、英姿勃发的他,竟然落得如此凄惨的结局。或许他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么饱含天赋、仿佛父亲翻版。亦或他并不想成为第二个父亲。

童年的期盼太过沉重,成为了他的枷锁。对荣耀的追逐让他迷失自我,对权力的眷恋让他改变本心。诸葛瞻成长在光环下,却无法成为那道光——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子本是一个传承的纽带,现实却无法承载如此强烈的对比。诸葛亮的伟大也预示着儿子的失败。他本来可以拥有奇迹般的人生,最终却成了名副其实的“虎父犬子”。

权力游戏无情,几十载功名化为泡影。当时光倒转,一切重来,他是否还会选择偃旗息鼓?抑或挥手向来日方长,大步向前?古人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豪门望族的衰落、遗产的糟蹋在所难免。人各有命,坐享其成永远是奢望。世事无常,成王败寇的轮回转生,儿孙自有儿孙福。谁又说得清成功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如此说来,这似乎就是一个普通的“虎父犬子”之故事。夭折的才华、累累白骨,终将湮没在长河中。世事变迁,莫要问尘嚣。然而也許,他的失败比他想象的更有意义。这是一个关乎成长与准备的故事;一个无法承受梦想沉重的故事。

多少英雄豪杰皆有不肖后人,多少伟人遗产被儿孙糟蹋。一切的不尽如人意,不过是世间常事。我们终究要学会宽以待人,宽以待己。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路上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