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3年落下帷幕,各大新能源车企也对这一年的业绩给出答卷,其中知名手机厂商华为凭借问界系列成为了首个进入新能源销量榜前五的新势力车企。作为同样备受瞩目的新能源赛道的跨界选手,小米也在年末发布了筹备近三年的最新车型,正式加入新能源汽车赛道。

2023年12月28日,预告已久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如期举办,雷军具体发布了小米汽在从电机、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几个方面的技术,但是大家最关心的价格迟迟未公布。

在发布会的预热阶段“答网友问”环节时,小米创始人雷军称:“关于定价,我们还没有最终决定。不过,小米SU7确实有点贵,但请相信,我们做的是‘有理由的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小米汽车的最终定价会是多少呢?“贵”又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和策略呢?

一、小米SU7定价有点“贵”

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为观众解答了一部分小米汽车究竟“贵在哪里”的原因。会上系统展示了公司在电机、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无疑是三款超级电机的发布以及智能化方面的成就。

据介绍,小米汽车的三款超级电机,分别是V6、V6s和V8s。其中V6及V6s以21000rpm超高转速,轻松超越了特斯拉Model S paid、保时捷Taycan Turbo所搭载的电机,并且已经量产并搭载在小米SU7首批车型上。V8s则是由小米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第三款超级电机,每分钟转速可达27200rpm,最高效率98.11%,电机功率密度10.14kw/kg,堪称电机界的“怪兽”。

在智能方面,小米汽车搭载了澎湃OS,它围绕应用生态、硬件生态和小米CarIoT生态,实现了“人车家全生态”闭环,让小米汽车成为了一个智能终端,而不仅仅是一辆汽车。澎湃OS的特色之一是车机系统深度适配主流车载应用,用户可以将手机应用pin到车内,瞬间化身车机原生应用,实现无缝切换和互联互通。澎湃OS还支持OTA升级,让小米汽车能够不断进化,在这个生态圈中,汽车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工具,而是被纳入到“人车家”的一体化生态中。

可以看出,小米在汽车的研发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资源。雷军称,小米造车是小米十年来最大的创业项目,也是小米对未来十年的战略投入。雷军此前也曾透露,小米第一辆车就投了3400名工程师,用了10倍以上的投入。

财报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为17亿元。而在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在智能驾驶业务上,小米第一期总投资33亿元,已经追加到42亿元。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小米造车的实力和野心,也为小米汽车的定价奠定了基础。

二、小米汽车,逆新能源汽车“价格战” 之势而行

官方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明小米汽车定价,但根据雷军的回答并结合近日小米方面已经否定的9.9万、14.9万和59.9万这三个价格,可以推测,小米汽车不会定位于中低端或者豪华车市场,而更可能选择中高端市场。

如今各大新能源汽车车企之间进行着持续的“价格战”,为何小米会在此时抛弃以往的“性价比”定位,转而向中高端市场发起进攻呢?

首先来看小米手机为何能如此成功,是以其极致的“性价比”著称,为用户提供了高性能、低价格的产品,从而快速占领了市场份额,成为了国内手机市场的领军品牌之一。

然而,手机和汽车是完全两个不同的行业,市场逻辑和打法不一样,消费者可能会买很多部手机,却并不会买很多辆汽车。因此,如果在开始将小米汽车定位于中低端价格,用户心理预期一旦固化,日后想要扭转品牌形象则必然不易,所以小米汽车很大可能并不会复刻小米手机“性价比”的路线。

其次,小米汽车的投入和配置也不适合定位于中低端市场。

如前文所述,小米汽车可谓不惜血本,是投入了大量资源精心打造出的一款“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若长期专注于中低端市场,可能会让小米的利润空间、研发投入方面受到限制。而中高端市场的消费者对汽车的品质、性能和体验有着更高的要求,也更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价格。

雷军会上也称:“但凡有这种表现和配置的,都得40万以上!所以14万9也不用再讲了,还是要尊重一下科技啊!”

那么,小米汽车选择中高端市场的底气来源于哪?

一方面,小米汽车有其自身的品牌优势和用户基础。

小米拥有着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对小米产品有着高度的信任和认同的“米粉”,这些数量庞大忠实的用户群体无疑是小米汽车的潜在买家和用户基础。

根据Canalys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市占率为

14.1%,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是前三名中唯一实现本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的品牌。并且已连续十三个季度排名全球前三。

截止2023年9月,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623.1百万,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计算机)数增至698.9百万。

并且,雷军表示,小米14在电商平台上购买用户的满意率是99%,这个数据无疑是对小米产品品质和用户口碑的最好证明。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中高端市场的规模和增长空间可观,20-40万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蓝海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发布《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预测报告》预计,2023年,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约3000万辆,同比增长11.7%。

据知,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目前仅为15%,低于整体的渗透率。同时安信证券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结构会进一步高端化,20万~30万元、30万~40万元、40万元以上价格带新能源车销量将分别增长58%、47%、111%。

专家分析认为,这是由传统高端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换购需求推动的,意味着国内新能源高端车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

由此可见,中高端市场未来将会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也将是小米汽车的主要目标市场。

据统计,2023年新能源车销过10万台的车型,只有20款,其中定价区间在20万以下的车型占50%,10万以下占比20%。可以看出,10-20万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红海,竞争非常激烈,各大品牌都在这个区间推出了自己的主力车型,如比亚迪的秦、宋、元、海豚、海鸥,埃安的AION Y、长安Lumin、五菱宏光、缤果等。

小米汽车的价格最有可能会在20-40万之间,不会低于20万或者高于40万。而20-40万则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蓝海,竞争相对较少,主要是特斯拉Model Y,以及理想的L7、L8等。

综上所述,小米汽车的“贵”,是基于小米造车的实力和野心,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和趋势而做出的战略选择,雷军可能并不会复刻小米手机的“性价比”路线,而是会选择中高端市场,以提供更高品质、更智能化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待。

但小米官方微博也在1月8日进行终极辟谣称,直到正式的小米汽车产品发布会结束前,所有带有小米汽车版本和售价的信息、海报都是假的。小米汽车究竟要走出一条什么样的路,一切尚未有定数。

注:本文整理自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