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回复书名一键免费阅读 : 明朝那些事儿 | 我与地坛 | 沧浪之水 | 长安的荔枝 | 认知觉醒 | 三体全集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成长为人,母亲与孩子是世界上拥有最亲密关系的两个人。

面对用血肉哺育我们的妈妈,我们究竟要怎样向她表白爱意呢?

日本作家宇佐见铃在《我想生下妈妈》中,写下了一位高中女生对妈妈极致的爱的告白:

我想生下妈妈,让她重新开始幸福完美的人生。”

母子关系是最深的羁绊,永远无法分割的主题。

妈妈是我们认识最久的人,却也可能是我们最不了解的人。

看完下面5本关于母亲的书,有空给妈妈打个电话,陪她聊聊天吧。

1. 《我想生下妈妈》

童鞋怎么说:

非常惊喜的首作,细腻一如偶像那本,叙述人称也蛮有意思(“称呼表现身体”)。母女文学与女性意识,想起有诗云:“我必须通过女儿的阴道/再被出生一回/很疼 这一次/里面和外面的疼痛/圆满/没有缺憾。”

@读者 彦茗

这是一个讲述爱与拯救的故事,也是女儿对母亲极致的爱的告白

小兔今年19岁,正在复读,可她和妈妈快撑不下去了。

妈妈从小就没有感受到姥姥的疼爱,又因丈夫出轨、家暴而离婚,还患上了心病,整日买醉,小兔只有在狭小的社交网络里才能找到一丝安慰。

脆弱的母亲、自私的父亲、破碎的原生家庭……

小兔痛恨束缚自己的一切,更痛恨被束缚的自己。

她带着莽撞的祈祷,一人动身前往熊野,想要拯救即将崩坏的母亲……

2. 《妈妈走后》

童鞋怎么说:

一本回忆与悼念之书,非常坦诚,充满了惊人、丰沛的细节。我想,失去母亲的痛苦,在米歇尔的灵魂里蚀刻出一个空洞,这种虚无类似于某种饥饿感,她需要抓取无数细节,特别是关于跟妈妈有关的食物的细节去填补这空洞。

@读者 粟冰箱

2014年5月的一天,米歇尔接到一通电话,得知母亲患癌的消息,随即回到家乡照顾母亲。

米歇尔的母亲是韩国人,父亲是美国人,她从小成长于两种文化之中,却无法靠近任何一种,青春期时,因执着于自己的音乐梦想而与母亲势同水火。

在陪伴母亲的日子里,母女二人进行了从不曾有过的交谈。

几个月后,母亲离世,为了纾解心中的哀痛,米歇尔开始去一家母亲时常光顾的亚洲超市,试着做母亲曾给她做过的韩国食物,并真诚地写下了自己的内心告白。

挣扎于两种文化旋涡中的米歇尔,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

在这场关于爱与失去、自我确认与伤痛疗愈的回望之旅中,她找回了母亲赋予她的品位、语言和天赋,也在食物与音乐构筑的空间中,让母亲“重生”......

3.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童鞋怎么说:

一半烟花,一生羁绊。亲情是注定的,生活却是我们亲手勾画的,每个人都有需要和解的心结,努努力迈过这个坎,或者嚼嚼咽了也行。

@读者 水晶或者琉璃

为什么和解,总是比死亡慢一步?

快过年了,很少回家的葛西泉回到母亲家,却发现独居的母亲失踪了。脏乱的厨房,枯烂的插花,发霉的冰箱。母亲在公园秋千上痴痴地看着夜空,她开始失去脑海中的记忆。

为了照顾母亲,母子间原本疏远的平衡被打破了。不要一直买面包,护工没偷你东西,我太太叫香织不叫美久,厕所在这里……

母亲带来的麻烦和负面情绪越来越多,但遗忘多年的回忆也如海啸般席卷了他:在游乐园故意迷路的自己,通宵为自己缝衣服的母亲,在雪屋里吃红豆汤结果第二天双双发烧在被窝里哈哈大笑……同时袭来的,还有母子间绝不能触及的那道旧伤。

母亲的时间越来越少,泉心里的话却始终问不出口。母亲到底怎么想的呢?她是不是也不想聊?看着妻子日益隆起的肚子,泉渐渐理解了当年的母亲。而偶然发现的母亲的日记,也让他看到了母亲另一面的人生……

4. 《舒吉·贝恩》

童鞋怎么说:

我们都惯于歌颂母亲的付出,殊不知孩子有天然的爱的技巧,也更加无私,带着也许是神赐的温柔灵光。尤记起皮皮两岁时每天晚用小胖胳膊搂住失眠的我。爱不分来处,也没有收付的角色配置,爱就是爱。

@读者 黎戈

爱怎么能如此强大,同时又这样无助?

布克奖大奖作品,献给妈妈的半自传作品:袒露私人记忆,抒写女性困境,直面成长过程中的爱与哀痛

妈妈是舒吉的全世界,是他最沉重的负担,也是他最明亮的星星。这是一个孩子对妈妈最动情的告白与呵护。

"我妈妈太漂亮了,不需要干活。”

“她会从水槽底下拿酒喝。但她是我妈妈,你不喜欢她也没有关系。”

“如果可以永远保护她,那该有多好。"

我们以为孩子还小,但在爱妈妈这件事上,他比谁都懂。

以母亲的悲剧映照一代女性的人生困境,隐忍刻画了一个少年不屈的成长。

在生命的微光中,以爱生出力量。

5.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童鞋怎么说:

开篇以为是关乎美食的闲暇小说,细读却格外耐磨,许是以美食为引,生温动情,文笔沉静也鲜活。喜欢每一篇,读来灿然,像什么,亮水绿色的晴朗春日。

@读者 味味

母亲病逝后,洪爱珠将绵长思念化作珍珠化石般晶莹剔透的文字,记录下母亲给予她的丰盛饮食与饱满日常生活,从厨房小物到人间菜场,从粥面粉饭到异乡茶食。

“母后至今,如遇困难,无端端孤儿意识滋长起来的时候,就卤肉。趁热下肚,以治心堵。”

她回忆与母亲一起,叠印外婆脚步,加以近年发现的店铺,组成老派购物路线。

老食、老物、老铺、老市场......是回返时间的甬道,是追寻记忆的线索。

“逝者唤不回,如果连菜也丢了,味觉以后就再也无处可泊岸。”

重履三代交织的本土饮食购物路线,用食物记忆留住我们所爱之人。

老派少女身上,是代代传承的自尊自强女性力量。轰轰烈烈地吃饭,认认真真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