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英氏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氏控股”)披露了公开转让说明书,公司新三板挂牌材料被正式受理。据悉,英氏控股本次挂牌股份总量为150,532,725股,拟于新三板基础层挂牌,主办券商为西部证券。

公开资料显示,英氏控股是一家以满足中国婴幼儿的营养照护需求为核心,婴童食品及婴幼儿卫生用品两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综合性、大型母婴产品生产及运营企业。其中,婴儿辅食类业务占据英氏控股营收近8成。

据华尔街见闻的报道,英氏控股或有意申报北交所。不过,据业内人士称,英氏控股所申请的基础层是新三板最低档的一层,该层公司风险是最大的,一方面它都是创新层和精选层中淘汰下来的个股,另一方面它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股票群体。如此,作为可能成为“婴儿辅食第一股”的英氏控股,其发展究竟如何值得探究。

01

乳业“老将”,

跨行婴幼儿辅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报道显示,英氏控股董事长马文斌曾任亚华乳业全国营销总经理。2008年,马文斌发现婴幼儿辅食市场品类单一等特点,“另起炉灶”,创立英氏控股。

目前,英氏控股有超1000名员工,拥有湖南长沙、江西奉新、湖南浏阳(在建)三大智能制造基地。且围绕婴幼儿辅食主业,形成了“英氏忆格”、“舒比奇”、“Wellingo”、“忆小口”等四大品牌矩阵,产品涵盖婴幼儿辅食、用品、营养品、儿童食品等4大品类。

从营收数据来看,2021年、2022年,英氏控股的收入分别达到9.44亿元、12.96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1亿元和1.17亿元,其中2022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7.29%、64.79%。

业内人士表示,英氏控股近年来发展迅速,或是顺应了精细化喂养的趋势。

不过,早在2018年,英氏控股便曾提出“新十年战略”,即三年国际化、五年全球化。彼时,《长沙晚报网》报道,“通过智能化生产、走国际化路线等,英氏力争到2021年,实现营收25亿元,打造婴幼儿辅食国内第一品牌。”当下来看,英氏控股距离此前目标相距甚远。

02

上市求发展?

营销or产品存质疑!

英氏控股2022年营收和利润增长迅速,且营收迈向10亿+,基本符合了企业上市业绩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营收快速增长的,还有英氏控股的销售费用。数据显示,英氏控股2022年销售费用达到4.54亿元,同比增长了52.62%。

英氏控股方面回应,销售费用增长主要系为增加市场份额、扩大销售规模,公司逐步丰富引流推广方式、增加广告投放、开展宣传活动所致。

营收、净利、销售费用为何能实现同步增长?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价格或为英氏控股的基本操作。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英氏控股婴儿辅食的毛利率分别达到59.78%、61.64%和 63.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反映到具体产品上,在英氏控股京东旗舰店中,有消费者评论某一款产品表示,“以前老包装一袋25g,9袋225g,现在新包装一袋20g,9袋180g”。产品价格方面,一罐258g的英氏高铁米粉折后价为56.9元值得一提的是,老牌亨氏400g装高铁米粉折后价21.46元、贝因美婴儿含铁米粉200g装折后价11.8元。即英氏该款产品价格分别为亨氏贝因美相似产品的4.1倍、3.75倍。

针对英氏与同类头部品牌价格存在较大差异,从配料表上,能否看出英氏的产品亮点?中食财经为此访问了专业人士。该人士坦言,产品上并未看出特别差异,可能存在品牌定位、产品定价等方面问题。不过亨氏、贝因美等老牌辅食产品,拥有多年的科研积累和产品验证,这些方面亦不可忽视。

此外,有媒体曝出,英氏控股旗下收入占比过半的产品均源自委托生产。2023年上半年委托生产产品的收入为5.40亿元,占比达到63.53%。其中,作为英氏控股2023年上半年前五大供应商之一的辽宁晟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却曾卷入抽检不合格的风波中。如此,英氏控股产品或受到影响。

服务端,京东购物平台,英氏旗舰店亦有多名消费者表示反映活动赠品、退换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综上,成立将近16年的英氏控股,从申请新三板基础层挂牌到北交所主板上市,还要走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