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杨绍卿曾在一次央视采访中自信地宣称,中国军队拥有的“末敏弹”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早在2011年,杨绍卿就曾表示,中国在“末敏弹”技术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那么,到底什么是“末敏弹”呢?

在当今现代化战争中,随着坦克数量的激增和性能的不断提升,反坦克武器技术迎来了蓬勃的发展。火炮武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火力压制和支援任务,而是必须具备对抗坦克等装甲目标的远距离精准打击能力。在这个背景下,末敏弹作为一种新型武器应运而生,为现代战场的需求提供了先进的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末敏弹,其独特的子母弹结构确保在攻击目标时能够执行任务,通过一系列复杂而协调的步骤,确保在执行过程中实现高度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首先,当母弹达到预定目标抛射位置上空时,系统发出抛射指令,并启动抛射药。这一关键时刻标志着弹药即将分离,进入攻击阶段。子弹在分离后,通过先进的目标感知技术,能够实时调整飞行轨迹,确保准确锁定目标。

进入攻击阶段后,末敏弹利用先进的引导系统和精密的控制机制,对目标进行持续监测和修正,以确保精准命中。

在达到高空的500-800米范围内,母弹释放多枚末端敏感的子弹。这些子弹保持相互间约100米的距离,以确保各自的扫描区域相互衔接,消除目标遗漏或重叠的可能性。

一旦子弹脱离母弹,启动电源并进行系统初始化。在这个过程中,子弹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引爆装置解除保险,进入待发火状态。

当敏感子弹发现并识别目标后,获取信号值并判断是否达到引爆门限值。若满足条件,则产生脉冲信号,接通电引爆装置,引爆爆炸成形弹丸战斗部。这时,爆炸成形弹丸以大约1800米/秒的速度飞向目标。

末敏弹实际上是由美国发明的,其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1972年提出了《目标定向末端激活弹在武器上的应用》报告,这标志着对末敏弹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早期设计时,末敏弹的主要目标是有效攻击装甲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ADARM末敏弹的设计注重其在打击装甲集群方面的精准性,充分展现了其在攻击武器领域的卓越性能。该武器的研发目标在于通过目标定向末端激活技术,实现在接近目标时的自主激活,从而提高对装甲目标的打击效果。

在末敏弹的研制过程中,工程师们面临着众多复杂的技术难题。其中,一个显著的挑战是将末敏子弹及其相关部件整合到一个空间有限的弹体内。这要求设计师们在有限的弹体空间内准确布置各个部件,确保它们能够协同工作,并且整体弹体具备足够的抗高过载能力。

由于末敏弹需要在飞行中执行螺旋式探测、减速和自锻成形金属杵攻击等复杂动作,因此对于部件的布局和性能有着极高的要求。

确保末敏弹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从捕捉目标到摧毁目标的整个过程,需要高度精密的技术和协调。特别是在进行螺旋式探测和稳态扫描时,末敏弹必须能够在毫秒级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完成这些操作,这对技术水平和系统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美国的SADARM末敏弹被认为是其中最先进的之一,其研制历程漫长而复杂,从60年代初一直到1997年才正式装备使用。

这一过程不仅耗费了巨额资金近12亿美元,还必须克服众多技术难题。这种长期而艰辛的研发历程体现了对高度精密武器系统的苛刻要求,同时也突显了美国在军事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相较之下,中国在末敏弹技术上起步相对较晚,但凭借后发优势和杨绍卿院士的领导,成功地迎头赶上并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美国。

杨绍卿院士在末敏弹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为中国的技术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花费了大量资源来弥补技术差距,但正是这种不断的创新和努力使得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绍卿院士的领导下,中国成功主持完成了首个末敏弹系统仿真软件和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研发,为末敏弹的理论研究和系统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所提出的二元动态补偿等理论创新,成功解决了末敏弹脱靶率高的全球性难题,为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注入了理论动力。

在2007年,中国在末敏弹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展开了一系列杀伤性试验,凸显了其在武器技术创新方面的卓越实力。这次试验以PHL03远程火箭炮为平台,彰显了先进的末敏弹技术的威力。

这一里程碑的达成得益于杨绍卿院士团队的卓越努力,他们成功掌握了毫米波/双色红外复合末敏弹技术,不仅领先于国际同行,而且在性能上取得了显著的优势。

中国的末敏弹研制不仅局限于SADARM系统,还包括了适用于迫击炮的GP120B末敏弹,成为国际上首种迫击炮用末敏弹。

这项技术突破让中国在面对坦克集群时拥有更为多样化和灵活的作战手段。不仅可以依赖直射火力,还能通过搭载反坦克末敏弹和制导弹药的120毫米迫击炮,在坦克最薄弱的顶部实施攻击,从而取得更为良好的反坦克效果。

这种战术配备的灵活性显著,一组迫击炮就能够向突击的坦克集群投放大量火力,并在射程之外有效地阻滞敌军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入GP120B末敏弹的使用不仅在远程火箭炮部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在自行火炮部队中取得了显著成就。这种末敏弹不仅能够根据战时需求进行灵活更换,而且其独特的设计和性能让中国在反装甲集群的能力上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大规模装备解放军的远程火箭炮部队和自行火炮部队,国产末敏弹展现了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强大威力。通过灵活应用于不同的战术和军种,中国不仅仅确保了其在反装甲集群领域的全面优势,同时也展现了其军事科技实力的卓越水平。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