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的第五场厦马,也是在广东之外跑得最多的一场马。今年我感觉到,跑厦马,就像我在深圳跑任何一场马一样,熟门熟路了。
意料之外的是,我竟然PB了!没任何迹象,没任何准备,前半程的成绩也不算好,1:50:22,比我之前PB时的2020桂林马慢了4分钟,那次跑出了3:56:20,这一成绩从去年到眼前,是我报名任何赛事都要用的。也比2021厦马慢了5分钟,那是我上次跑厦马,完赛成绩4:10:11。
半马过后,对成绩仍无任何期待,当时判断好点的话,也就410,毕竟厦马后半程不好跑。后面就由着性子跑,天气不错,海风吹拂,发现配速还能维持在5分多。3小时跑了33k,隐隐感觉可能破四。后面没觉得累,最慢也就6分多,3:55:44完赛,PB了36秒。
能让你PB的赛事,必然会是场好比赛。厦马作为开年后全球第一白金标、国内首场大赛事,受全国跑者的拥戴毋庸置疑。今年厦马报名人数达到136105,力压去年北马,成为马拉松恢复以来,国内全马报名人数最多的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跑厦马,会让你觉得很舒服。
赛事从报名启动起,你就能体会到浓浓的专业范儿;领物的设计颇为用心,柜台式的发放参赛包挺有新意;赛事的集结出发,有条不紊;比赛中的各类服务,平淡中蕴含专业水准;完赛区的诸多服务,你只要乐意排队就都能享受到。
我觉得,难能可贵的是,厦马身为国内顶级赛事,并不满足于现状,每年还在一点一滴地求变、求新,不断地优化服务,在不少方面,都有往精细化方向精进的迹象。这样的姿态,这样的觉悟,奠定了厦马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因此,审视今年厦马,我便选取了从精细化的角度切入,看看厦马在精细化的路上,走到哪一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一个垃圾池
我最早看到比赛中有“最后一个垃圾池”的提醒,是在2019静冈马(日本)。那次是我跑东京马前一周参加的一场赛事,是个一万多人的全马赛事。每个补给点过后,几十米后,就有“最后一个垃圾池”的提醒。我认为这样的提醒,非常贴心。
想在每一项服务上追求精细化,有三步:第一,先学习、模仿别人的做法,做到我也有了;第二,通过实践,发现如何适应自家赛事,做到我做好了;第三,改进之后,再继续优化,给参赛者带来完美体验,给赛事带来优异效果,做到我最好了。
由于过去两年的厦马都没跑,我不大清楚厦马的这一做法始于何时,只是从今天比赛中做到的程度判断,尚处于第一阶段。
我在第一个补给点看到这个提醒后,就一路关注。发现10k和15k的补给点,提醒后,后面还有垃圾池,这就有些贻笑大方了。在一些补给点,也似乎没见到提醒。绝大多数的提醒,都是在垃圾池的旁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升的空间在哪里呢?首先确保每个点都要有,且位置摆放正确;其次,要根据不同补给调整最后一个垃圾池的位置。
比如,最后两张桌子是水或饮料,那你隔上十来米提醒,就较为合理。如果最后是海绵,就要考虑到选手会拿着海绵边跑边擦,你的最后一个垃圾池,起码要在补给点后五六十米甚至更远的位置。
今天的不少有海绵的补给点后,最后一个垃圾池就靠着最后一张补给桌,放眼往前望去,遍地海绵,真是在海绵池中奔跑了。如此实际效果,让最后一个垃圾池的做法,变得没什么意义了。
设置“最后一个垃圾池”提醒,出发点是好的,一定要考虑到具体情况,甚至包括跑者素质在内。别看一个很细微的赛事服务,你真要做到位,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细化是个过程
像厦马的分区、分枪出发,正是历经几年摸索,不断调整,眼下愈发成熟,在国内马拉松界独树一帜。
厦马的补给点位置、品种,长度、服务团体,在赛前就告知参赛者,国内能做到这一点的,我印象中也没有第二家。而且会针对赛道特性,随机前提或延后补给点,显得合理,不机械。举个例子,12.5k的补给站,假如这一段正是赛道拐弯时,那你提前或延后一点都可以啊。像两次上演武大桥时,都有提示:全长2.9km,无补给。
31k后的进明寺补给点,已成为厦马传统。虽是私补,组委会也可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让这样的赛事特质彰显得更温情,更贴心。
厦马今年无论是参赛包,还是完赛包,我感觉都比以前重了。看来在各家赛事的内卷之下,厦马也得跟上。完赛后领取拖鞋时,很多人都要自己的码数,志愿者说是通码。在大鹏新年马赛后发放完赛服和拖鞋,都是按码数发放。不然你发一双不合脚的拖鞋,使得这一物料的价值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大早去往集结区时,看到厕所的提示中有“无障碍移动厕所×2”,这也是服务上精细化的一个体现。我还发现,在咨询、失物招领处,桌子上有别针,这会帮到一些马大哈跑者。看到男更衣区就在拐角的路上,还是通透的,好在后面的女更衣区不是通透的。
最让我失望的是,存包区前,一地狼藉。对很多跑者,要存包了,多余的垃圾顺手就扔在地上,如此不文明之举,暴露的是自身素质。进入集结区后也是,雨衣随手扔,几名志愿者在四下捡。另一方面,集结区两侧也需要摆放足够多的垃圾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第四枪起跑,当跑过拱门后,发现主席台空空如也。我倒不是想看看领导们,但作为起跑仪式,有始有终,就是从第一枪到最后一枪跑完,可能就四十来分钟吧,都坚持一下,比赛才会显得完美。去年我忘记哪场赛事了,有人还专门给我说过,第一枪后安排领导们离场,有领导就提出,等最后一名选手通过拱门我们再撤吧。
好了,今年厦马于我,真是场完美体验,借用离开会展中心时志愿者牌子上那句话与所有参赛者、跑者共勉:满怀上一年的热爱,奔赴下一年的山海;厦马,明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