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那曲地区索县县委书记张兴发等同志

采访那曲地区索县县委书记张兴发等同志

杨星火

杨星火

(1978年12月14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索县位于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处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 为那曲地区“东三县”之一。隶属于西藏那曲地区,东部与昌都地区丁青县接壤,西南面与比如县及昌都地区边坝县毗邻,北部与巴青县交界。总面积约5600平方千米。

索县地貌,索县属南羌塘大湖盆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体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递降之势。西部有少数较开阔的高山草原,其余为高山峡谷,沟壑纵横,河流交错,山多路险,交通不便,县城海拔3980米。最低温度:摄氏零下33度,年无霜期仅为40天左右。

索县,半农半牧区,在唐古拉东南,山高山多沟深,道路险,交通不方便。民主改革以前,耕地很少。1959年,全县人口9624人(包括昌都划过来的江达等乡) ,耕地16425亩 ,牛羊54562头(只) 。比西藏其它地方更苦,反动统治更严酷。特别是怒江两岸十个公社,有原始森林,交通不便,医药条件差,生产资料少。三大寺:丹增寺、热登寺(绒布) 、炯巴寺,小的寺庙还有不少。宗教迷信,现在影响还相当深。怒江两岸的少数人有麻风病、甲状腺病,大骨节病。怒江、索河。半农半牧,农牧并举。东三区、绒布、炯正、江达,土地较多,原始森林较多,西方,高山牧场。怒江两岸,农牧森林。西边,索巴、宁巴区,分布在索河两边。地势高于东三区,牧业比重大,也有农业区。吃粮靠交换。

1970年索县开始办人民公社,1975年实现公社化,全县有25个公社。到1975年,土地发展到49000亩,单产青稞172斤,总产580万斤。牲畜231324头。产量这两年增产不大。全县从民主改革到公社,发展很大,也是一个质的飞跃。但与新时期总任务相比,索县还是相对落后,粮食不能自给,增长速度不高。去年、今年是收获500多万斤粮食。亩产比最高时650多斤低一百多斤。原因,耕作制落后,耕作方式原始,撒播,不施肥料;二牛抬杠、土薄、杂草多;抗拒自然灾害能力小,尤其是霜,收效甚小。

1976年索巴亚那公社改土154亩,苗长得很好,有一米多高,结果颗粒无收。主要是霜,全年无霜期27天,群众不愿在平坝种,在山坡上下功夫。半农半牧区怎么搞法,很是个问题。过去冬天晒太阳,现在冬天大干,学大寨。每年吃一百多万斤调进粮。农牧并举,很成问题,以牧为主,我们每人只有30只羊(牛羊10只)( 一头牛合两只羊),劳力少,野兽多,一人放五、六十只羊。群众生活比过去好多了,但不富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牧业增减产,也不稳定。从1975年起,稳定下来,畜产品大量增加,多劳多得。1976年、1977年、1978年连续三年丰收。现在每人年均8至12斤酥油。亚拉公社人均达到20至30斤酥油。过去吃肉30斤,今年要超过永拉公社,吃肉人平超过75斤,有高的达到人平160斤。牧业发展快,较稳定,粮食今年人平均可吃170多斤,还不能自给。

学大寨比较好的是雪松公社,全县典型。雪松公社位于怒江两岸,土地多,无霜期还是只有20多天。该公社农牧并举,粮食自给,亩产179斤。

亚拉公社科研小组种6亩地,亩产300斤。

永拉公社种23亩黑青稞,亩产424斤。这说明农业生产还是有前途。永拉去年亩产217斤,今年报200斤。如亩产200斤,粮食就自给有余。农业前途还是有的。

民主改革以前,全县没有学校。1963年办起了一所公办小学校,两个教师,二、三十个学生。现有5个公社办起公办小学115所,教师157人(其中公办18人、民办139人),女教师21人,男教师136人。公办学生224人,全县民办学生2580人,入学率为73.5%。

今年召开了一次全县教师大会,有43名老师参加。并且对一、二年级,三、四、五年级的老师进行了一次考核,其中39人参加考试,及格只有13人,人少质量差。还有两、三个师范学院毕业的老师没有考好,质量差,只能执教于三、四年级教育。

三个重点小学,雪松小学办得好,县小学也是重点学校。准备整顿几个小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过去县公办小学不敢抓,现在敢管了,组织性加强了。自力更生,办师训班。招教师择优录取,教师认真自学,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雪松公社小学是地区模范集体,永巴公社亚雍是模范教师。有雪的山叫亚拉,无雪的山叫卓布拉。宣传队:全县21个,283人,以雪松小学宣传队为出名,黑河地区我们第一。体育也可以,参加全国比赛,我们县有两名,洛桑次诚(标枪) 。体育活跃,最近办乐器训练班,明年地区要我们派一个宣传队参加地区庆祝三十周年庆典。通讯队伍:李彬、老贺、刘仕周等,经常投稿报道。人材还是有。亚拉公社丁色作业组组长阿多(牧业) 。第一次参加全国学大寨会议后,县委抓典型。发展牲畜,收入高。制定规章制度:一碗酸奶、一把羊毛、一块牛粪,都不能拿回家。一碗酸奶,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上,新社会再偷吃,性质就不一样,损害集体经济,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集体的物品归集体。作业组光捡牛粪卖了的收入就1000多元。过去集体牛粪被私人捡走了。现在,圈外的也捡来归集体。看见羊毛脱落捡来也归集体。作业组,生产队出力,木料用牛粪换。还圈了草场、最早的草场是库伦草场,对春季抗灾保畜起了作用。现在实现了棚圈化,牲畜有圈、幼育有棚,草场有围墙。牧业今年超过历年来最好水平,大小牲畜达到26万头(只) 。住户达到43851户,人口达到22462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杨星火四川省威远县人。1925年生。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随十八军进藏。曾参加修筑川藏公路、平息西藏叛乱和民主改革、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边防建设等。在西藏工作20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军旅诗人。

后期整理:刘光福、雪松

作者:杨星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杨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