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民国吉林地方政府着手以北山寺庙、风景名胜为核心建设北山公园(历时三年得以完工)。从此,在吉林城北的山峦叠嶂之处,越来越多的建筑物被建设起来,这种趋势一直延续至今。然而这个过程中并非没有新陈代谢,除之前写过的卧云轩外,北山上还有省公署花窖、怡绿山庄、澄江阁等建筑物消失于北山之上,这其中的怡绿山庄名气较大,在许多民国时期的老照片上,都堪称重要角色。同时,这里也因“可览山色,可观江景”而为许多文人着墨赞誉。然而怡绿山庄的却没有被明确记载是何时“来”的,又是怎么“去”的,回眸其历史,其仿若润物春雨一般悄悄而至,又轻轻离开。

乾隆帝御书真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帝御书真迹

一、

最初知晓吉林市北山公园内的怡绿山庄,是在一本画册中。该画册记载:北山怡绿山庄原建于乾隆年间。庄外悬有乾隆帝御书“烟云尽态”匾及康有为书“怡绿山庄”匾额、张朝墉“芳草留人意自闲”横榜书。庄内挂有曾国藩等人的题联。毁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段简介看似大致说清了怡绿山庄的来龙去脉,仔细思量却有许多疑问。

首先康有为的社会影响起于晚清受陈千秋、梁启超之请,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讲学之后,即不早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康有为成为名满天下之士,则是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发生后。戊戌变法(1898年)失败后,康有为逃亡国外,成为清廷悬赏捉拿的要犯,直到民国二年(1913年)康有为才因母丧结束15年的国外生活,返归国内。可见直到清朝灭亡,康有为一直是统治阶级所不容的异己,其题写的匾额,几乎没有可能在清代就被堂而皇之地挂在素以民风忠勇闻名的吉林城北山之上。

另外,乾隆帝御书的“烟云尽态”龙匾,应是为北京城北海琼华岛一座亭子题写,北山怡绿山庄的这块匾应该是复刻的仿品——以其断代,难免有草率之嫌。即便建筑物本身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存在,单就“怡绿山庄”之名出现而言,我认为应是民国时期的产物,向前追溯,也不会超过清宣统年间之前。

最后就是怡绿山庄具体何时被毁,又为何被毁,那本画册语焉不详。因此在看到那段描述后,心中难免暗生疑窦。当年几次去北山寻访,怎奈年代久远,竟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有用信息。而后又在《永吉县志》、《吉林市园林志》等史料中搜寻,可惜收获寥寥。直到近年在翻看皮福生先生撰写的《吉林文史集》以及他编著的《吉林近代图志》时,才对怡绿山庄有了相对清晰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了解怡绿山庄,首先要明确其位置。这座建筑位于北山东峰的西山坡,在许多老照片中都有其身影。在《吉林近代图志》中,皮福生先生特意在一张东峰照片中标注左下角建筑为“怡绿山庄”。从现存的老照片上看,怡绿山庄建在一个石砌的台基之上,为砖木结构、歇山屋顶的老式平房建筑。主体建筑四周有廊柱支起的檐廊,形制与泛雪堂类似。此外主体建筑东侧还有一个略小一些、像耳房一样的附属建筑。

据《吉林旧影》记载,旧时登临东峰之巅,游览古庙群时,一般要沿一条普通山坡路盘桓而上(有资料称其为游览关帝庙的必经之路,据皮老考证,此说有待商榷),到了1922年,这条坡路在关帝庙北门前的一段,又修筑了石阶。1924年,因增修泛雪堂门前山路,原来的坡路于是便被俗称为北山旧路。怡绿山庄就位于北山旧路由山下拐向关帝庙北门(坎离宫广场)的转角之处——其一侧临山路迎接万千游人,另一侧则居高临下俯瞰山下风景。由于处在半山林荫一隅,俯仰之间,可观两重山色,故而怡绿山庄不仅是一处不错的观景所在,其本身也是一处值得欣赏的山景。

在旧时,拥有游山之兴的多是文人雅士,怡绿山庄自然少不下装点一些名人墨宝。在皮福生先生所著的《吉林文史集》中,就记载怡绿山庄门上有康有为、樊增祥(清代文学家)所书的匾额,另外乾隆帝御书“烟云尽态”,张朝墉(民国黑龙江省府幕僚)所书“芳草留人意自闲”,刘葆森书联“佳酿新醇取烧红叶;落花墉扫留衬苍苔”,曾国藩书联“沧江万古流不尽;昔照楼台卓酒旗”等也和北山优美的风光相映,为怡绿山庄平添了一股特殊的清雅之气。

据皮福生先生考证,怡绿山庄实为北山上著名的茶庄,游客至此多歇脚小憩饮茶。历史学家金毓黻和作家萧军都曾撰文记述过游览北山时,在怡绿山庄休息的情形。其中在萧军先生的笔下,北山半山腰的“怡绿山庄”是一处酒家,他每次到北山游玩都要到那里坐一坐,喝上半斤老酒,泡上一盏清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本来在民国时期,怡绿山庄已然是吉林北山公园的一个标志性景点,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怡绿山庄却遭遇了重大变故。伪满政权建立之初,日伪当局祭出所谓的“吉林大都邑计划”,筹划把吉林城打造成具有现代风光的“水都”,进而发展观光旅游业。在建好北山揽辔桥的第二年,日伪当局重新规划了北山公园的占地,并“用炸药炸出一条山道,这就是现在上山的这条大道,在过去怡绿山庄处,修建了石阶”(《吉林文史集》)。

由于新的登山路面卧在山谷之内,与怡绿山庄形成了较大的视线差,使得这组建筑不再如从前那样显眼,原有的景致整体遭到了破坏。同时,去往东峰山顶古庙群有了一条更吸引眼球的新路,通过新路和泛雪堂山路,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游览闭环,北山旧路和怡绿山庄皆处在闭环之外的尴尬位置,客流量自然大不如前。因此悬空在新路石壁之上的怡绿山庄被边缘化只是时间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吉林旧影》中,可见一些拍摄时间标注为1936年、1937年的照片,其中尚可见怡绿山庄的身影。尤其一张拍摄于1937年的照片中,还可见新修石阶附带的方石墩。因而猜测在新路修成之后,被新山路“架空”的怡绿山庄应该还存在了一段时间。到了解放初期的老照片中,已经不见怡绿山庄的踪迹,至于其消失的原因目前尚不知晓,堪为悬案。遗憾的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怡绿山庄消失后,曾为其增色的匾额、楹联、字画,也被裹挟于岁月风尘,荡然无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

前不久,专程登山,寻访怡绿山庄旧迹。循北山玄武洞一侧的石阶而上,疑似怡绿山庄旧地基处只余很窄的一块“开阔地”,隆冬时节,草木衰枯,薄雪遍覆,放眼望去,哪里还有旧时印痕可以追溯?和这世间的许多旧日繁华一样,怡绿山庄的悠然风姿早已被尘埃、泥土、落叶、积雪彻底湮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皮福生先生、贾大为先生(网名易林学馆)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本文部分图片取自《吉林近代图志》,看更多吉林市老照片及其更多细节,请购买吉林文史专家皮福生先生编撰的《吉林近代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