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的井冈山的拿山一带,流传着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话叫“千斤不嫌多,四两不嫌少”。

据说,古时候拿山有个老汉叫严云山,他虽然是个庄稼汉,但小时候读过两年私塾,所以颇为知书识理,在当地也算得上一个较有名望的人物。

且说严老汉有个女儿叫巧云,经媒妁之言,许配给一个叫王守仁的秀才,并选定了成亲的日子。一转眼,成亲的日子就要到了,那王秀才又喜又忧,喜的是马上就要做新郎倌了,忧的是他拿不出像样的彩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凡是在成亲之日,新郎倌一定要在去女方家接新娘的时候送两百斤猪肉给岳父岳母,以表示对他们的一点孝心。

王秀才因为家里很穷。买不起那么多猪肉,所以急得团团转。本来,他想去向别人借一些钱买齐那么多猪肉,但读书人的清高又使得他羞于启齿,而且他知道,即使硬着头皮去向人借钱,也不一定能够借到那么多。

不过,王秀才是个聪明人,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成亲这天,严老汉一家和他的亲戚们穿戴整齐地在家门口等待前来接新娘的女婿以及他所带来的彩礼。等了很久,王秀才才姗姗而来。

严老汉见女婿并没有带什么东西来,只有一顶接新娘的花轿和几个轿夫, 正在纳闷时,王秀才不慌不忙地走上前,先对岳父和岳母行了个大礼,然后从口袋里取出一团用油纸包着的只有四两重的猪肉交给严老汉说:“岳父岳母在上,小婿因为家境贫寒,无力送上两百斤猪肉的大礼,所以只能送上四两猪肉聊表心意。若是两位大人不介意,就容我接走巧云,待我日后再作答谢;如果你们嫌少,就等我以后能送得起大礼的时候再来接巧云回家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严老汉也是个通情达理的聪明人,他想:现在一切都准备就绪,只等着女儿上轿去新郎家了,在这节骨眼上,如果只因为女婿买不起两百斤猪肉就不让女儿上轿的话,村里人一定会在背后说三道四。再说,女婿家里那么穷,若是硬要他买那么多猪肉,这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以后他们小俩口子的日子就更苦了。

同时,如果一定要女婿买那么多猪肉才允许他接走女儿的话,这是有点像做生意那样,把女儿与两百斤猪肉等价交换了,而且这样会使翁婿之间产生隔阂。

反之,如果女婿以后能够很好地对待自己的女儿,并能敬重自己这个做长辈的,那么,少两百斤猪肉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这么一想,严老汉便哈哈一笑说:“贤婿不必多虑,老夫是千斤不嫌多,四两不嫌少,只要有你这一番心意就足矣。”说罢,他立即把王秀才迎进家里,并吩咐杀头大肥猪款待女婿他们。在王秀才接新娘回家之时,严老汉又叫人挑了一百斤猪肉送给王秀才用于办喜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在村里传开之后,那些家境贫寒的小伙子便也纷纷在成亲之日仿效王秀才的做法,村里那些做岳父岳母的人见严老汉这么一个颇有名望的人开了那么一个先例,便也不好计较女婿的礼轻了。

后来,王秀才考取了功名,做了县太爷。为了报答老丈人他们的恩德,王秀才特意给严老汉做了一栋青砖大瓦房,而且每次逢年过节都要或多或少地带些礼物来拜望岳父岳母,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爹娘一样敬重。

这使得村里其他一些做了新郎倌的小伙子们也都知恩必报,尽心尽意地孝敬他们的老丈人和丈母娘。那些做了老丈人和丈母娘的老辈们见做女婿都能象对待自己的生身父母那样敬重他们,都说他们是嫁出了个女儿,捡回了个儿子,因此,当地那些嫁女的人们便不在乎女婿在成亲之日所送猪肉多与少了,他们说只要女婿能够善待自己的女儿,并能对他们做长辈的有一份孝心就行了。

就这样,拿山一带的小伙子们在成亲之日可以根据自家的条件决定送礼的多少,如果家里比较贫困,那他们只需在成亲之日随便买上一点猪肉表示一下心意就行了。每当这时,做老丈人或是丈母娘的都会很愉快地说:“千斤不嫌多,四两不嫌少,只要有这份心愿就可以了。”

因此,拿山一带的女婿们对他们的老丈人和丈母娘都十分敬重,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而那些做丈人和丈母娘的也往往把自己的女婿当作亲生儿子看待。所以到了现在,女儿出嫁的时候,许多人家还会为女儿倒贴不少嫁妆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