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由中国学生装研究院主办,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校服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学校后勤装备管理分会、宁波市教育局和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指导的“文化与科技赋能中国校服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宁波成功举行。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中国学生装研究院宁波中心授牌仪式举行。中国学生装研究院宁波中心由宁波市教育局牵头,教育行业相关协会、科研机构、高校和优质校服企业发挥集聚整合能力, 着力构建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调发展的创新科研机构。

未来,该中心将开展校服专业领域的设计研发,专攻纸样结构、面辅料遴选、技术工艺、款式设计等方面,为下一代提供舒适、时尚、符合中国少年气质的新式校服。

校服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汉代太学的学生就统一穿青色衣服,于是就有了曹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千古绝唱。宋元时期学士文人用头巾裹头,程子巾、东波巾、逍遥巾等头饰也可以看作是学士文人的身份的标志。明朝更是出现了进士巾、儒士服。民国以来,学生校服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气息和文化意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作为一座特色鲜明的城市,宁波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制造业强市,在纺织服装等行业都负有盛名。“我们将立足宁波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代工业基础扎实、港口交通高效便利等优势,通过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及科技的不断创新,助力校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学生装研究院宁波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文忠表示,校服是教育形态、文化审美、社会变迁的缩影,对学校而言,校服更是流动的校训,行走的校园美学符号。包括校服在内,校园雕塑、校报校刊、校歌等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校服管理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翟士良看来,文化传承和技术创新是推动校服行业发展的关键突破口。数字技术正在给服装领域带来新活力,校服企业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设计与科技融合,以文化内涵创新校服产业。(廖海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