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人已渐渐步入老年,60后的人已经是60多岁了,70后的人也已50多岁了。

这些年轻老人有一部分是离过婚的,有丧偶的,他们中有许多人是单身群体。

要知道人都有生离死别的自然规律,即使有两个人相伴,但有的夫妻到老了,也会天人相隔,可活着的另一半年岁大了,又该怎么生存?

这里所说的年岁大了,也就是七老八十,照顾不了自己的老人。

现在的年轻老人要求不高,希望活着的时候有人照顾,死了不需要有任何仪式感。

孩子如果不照顾父母,又不能安心上班,孩子两边兼顾,累得又不行。

但60、70人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是担心孩子的。

于是有人提议出几种养老方式:

一,抱团养老,差不多年龄段的人生活在一起。

二,社区养老,由年轻老人或青年人为年纪大、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服务!如上门探望聊天、送饭,帮助买菜等等。

三,搭伙养老,两个人搭伙过日子,相互照顾对方。

提出的这三个养老,我认为很多都不能接受。

第一说说抱团养老:抱团养老一般都是三五几个才能成为一个团,这几个人都要身体健康才行,即使有病也最多十天半个月,谁会长此以往地照顾老病号。即使他们没有生病,也要有颗包容大度心,不能斤斤计较。不然谁出钱多钱少,谁做多做少,都会产生矛盾。还有人都是这样的,能跑能跳能动的时候,是结伴过退休生活。

真正需要养老是八十岁左右的年龄了,那时年龄都大了,做事情都迟缓,谁都管不了谁,所谓抱团养老就是个笑话。这是不现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社区养老:由年轻人或年轻老人为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服务,就是送一日三餐,陪看聊天,买菜或送饭。社区养老如果价格低还行得通,如果价钱高了,退休金少的人还不够付服务费,肯定是行不通的。

然后是搭伙养老:搭伙养老是由单身老人找一个老伴过日子,有的AA制,有的纯粹是找免费保姆,也有的男人出钱又做事。可这搭伙养老也只是能动的时候,两个人有夫妻生活之事,都是有想法的时候。到七老八十真正不能动了,两个人也就散伙了。

搭伙养老其实最不现实,我见过身边有很多对搭伙过日子的老人,一方生病后两个人就分开了,都由各自儿女照顾,根本就不能相伴到老。

4号房邻居阿姨家就是例子,她在40多岁嫁了个退休叔叔。阿姨也有工资,叔叔也有工资。

阿姨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嫁在成都,女儿出钱在网上买了房子让两老住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这里住两个人都只有60多岁,他们已经有20多年感情。照理说,夫妻之间有这么多年感情应该会相伴到老,可他们老了却各在一方。

前两年阿姨70多岁时摔了一跤,随后出现了这疼那不舒坦的毛病,就被两个女儿接去了成都,叔叔没有被接走,丢下叔叔一人在这里住着。

前没多久看到叔叔一个人拄拐杖走路,走路颤微微的一下就老了很多。

阿姨自从被女儿接去成都了几年,过年过节都没有回来看老伴,叔叔一个人在这里,间或阿姨读大学的孙子会来看看。

还有一个就是群的父亲去世后,她妈妈找了个叔叔,两个从50多岁开始过日子。

十多年前肖叔每个月给2000的工资交给郑姨,郑姨和儿子一起生活,肖叔来郑姨家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姨便把肖叔给的工资用来贴补家用,人在能动又有钱的情况下,家庭其乐融融很幸福的。

之后郑姨得了老年痴呆,肖叔也已经快八十岁了,肖叔照顾不了郑姨,郑姨的病严峻,自己饭都吃不了,只能由郑姨女儿照顾。她女儿只好打电话给肖叔的儿子,把肖叔接回家儿子家。

为此两个老人生活了十多年,肖叔每个月拿了工资,到最后还是各家的儿女各养各的父母。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能动的时候搭伙过日子还行,不能动了,为了不增加负担,只好由各家孩子各养各的父母。

这两个例子还是40、50后的老人,他们都有几个儿女。

搭伙过日子也有很大不足之处,人是感情动物,本来就刚从失去伴侣的伤心中走出来,搭伙一起过几年,一方有病了,另一方离开,更会让生病的老人感到悲伤,这是受二次损害哦!

养老的主要问题是:1,经济条件;2,身体情况。2更重要老年有病时除了儿女或社会关怀,其他形式养老都不行。抱团,搭伙那是打发孤独,不是养老。当一方有病要住院时恐怕只能散伙。

自理就不用搭伙,不能自理就不能搭伙。最好的方式是社区养老。

独生子女父母老了,养老问题出现了,有钱的请保姆照顾,没钱的不能抱团也不能搭伙,恐怕也只有社区养老更适合了。

不管是抱团还是搭伙,又或是社区养老,最主要是有过健康的身体,优良的心态,就是为家庭和儿女解决了后顾之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