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纵横捭阖,统一六国,这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高度,虽然秦国是累积了六世的资源,但是还是需要一个有魄力之人去整合这些资源。

秦始皇在世之时,手上颇多良将,蒙恬、赵佗等人皆能征惯战,李斯、姚贾等个个能言善辩,再加上秦始皇自己的威势与才干,他在世之时,没有一个人敢挑战他的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胜、吴广,甚至是后来的刘邦、项羽都不会有机会揭竿而起,有丝毫苗头都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可是事情没有如果,历史也不会重来,秦始皇在东巡途中染病而亡,再加上赵高等奸佞之人矫诏而为,拥立胡亥为帝,才让后来陷入混乱之中。

胡亥没有秦始皇的威势

同样是中央集权式管理,胡亥与他爹嬴政就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秦国之所以败落,与中央集权式管理不无关系,秦始皇雄才伟略,杀伐决断,再加上他的威势,群臣焉有不服从的道理。

可是到了胡亥这里,这种集权式管理,一言堂的做法,却无法发挥它的优势,因为胡亥从管理到威势,都没有他老爹的能力与魄力。

这种方式就是老大说了算,正确的你要听,错误的也要执行,反正底下大臣只需要服从就可以了,这种方法在秦始皇那里是行得通的,可是放在“草包”一样的胡亥身上,就是一场灾难,不说他坐上皇位的投机性,就算是他的能力都不足以统一一个国家。

秦始皇刚刚一统天下,局势尚且不稳,此时他再驾鹤西去,那些魑魅魍魉就不会安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下尚且没有安定,那些被灭的六国始终有残余势力,以胡亥的本事是没有办法安稳天下的。秦始皇在,毕竟威势还在,六国残余势力还会忌惮于他,他一旦不在,这些势力终究按捺不住那颗骚动的心,实际上历史也证明,反秦大军的主力还是来自于那些残余的军事势力。

胡亥登基名不正言不顺,他坐上宝座后,第一时间清算自己的兄弟姐妹,这是一种最为愚蠢的做法,朝堂之上连血亲之人都没有,还指望一个外人尽心尽力的扶持一个没有战功,甚至有些“草包”的君王,那绝对是一个笑话。

登基之后的胡亥把自己三十多位血亲骨肉送上了黄泉路,甚至杀掉了公子扶苏,还有开国大将蒙恬,如果当时他稍微动一下脑子也不会做这么糊涂的事情。还是那句话,历史从来不会重新来过,一切都是命运使然吧。

登基后的胡亥声名太差

如果历史重新来过,扶苏做帝王呢?以扶苏的仁厚,他至少不会杀掉三十多位至亲骨肉,不会杀掉开国大将蒙恬。

即使秦国无法彻底征服六国,也不会落得个亡国的下场。

胡亥登基之后杀掉亲人,功臣,这就是暴君的行为,再加上有赵高这样的奸佞之人,秦朝内部管理其实已经千疮百孔。正如《红楼梦》中的探春所说,一个家族要乱,往往是从内部开始。

内部管理混乱,胡亥的杀戮更使得人心惶惶,在六国未稳定之时,如此行径,其实是给别人落了口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讨伐之战,往往是师出有名才会得到民众的支持,一个声名如此差的皇帝,谁的征讨不是正义之举呢?

不要说陈胜吴广的起义是打着“反抗暴政”的旗帜,就说那些六国残余势力谁还不想趁此机会拿回曾经属于自己的东西?

秦始皇征伐过重,六国残余势力尚在,只是秦始皇有足够的能力压制他们的觊觎之心

秦始皇统一六国杀伐过重,正因为如此,六国才有臣服之心,说白了,就是被秦始皇的军队打怕了。

在秦始皇“我的,我的,全是我的”的政治理想之下,周围各国人民必须臣服。虽然他非常强势,可还是有不服之人,但是不服气又怎么样?能打得过早就开打了,正因为打不过,六国望族们就只能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反正秦始皇在是没有啥机会的。可是不幸的是,秦始皇也不能长生不老啊。

等待了多年的愿望终于在秦始皇死去之后实现了,拨开乌云见阳光的众位望族们,看到了希望,于是纷纷加入造反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始皇尚在,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包括李斯这样的投机客,都要矜矜业业的办事。他不在之后,李斯的风向就立刻偏向自己的利益。

因为秦始皇的雄才伟略,统一六国之后,他在六国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和货币,度量衡,郡县制等等,同时,对于六国旧地原来的税赋不增加,全面推行废除奴隶殉葬等恶习,推行兴农和抑商等等措施。六国百姓感受到了比以往更加幸福的生活,所以虽然秦始皇杀伐过重,老百姓在日子过得下去的情况下是不想造反的。

实际上秦末起义,农民的规模都不大,主要的力量还是来自那些六国望族,以及残余军事势力。

六国的军事势力一直都在等待反秦的机会,但是都没有成功,于是就发动一次次的暗杀,比如大家都熟悉的“荆轲刺秦王”,这就是那些暗杀行动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秦始皇始终有一个最大的敌人,那就是死亡,他死亡之后,秦国发生了内部混乱,这给了那些不死心的六国望族,以及残余力量带来了极大的动力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