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用社区大管家制度

小区环境变好了,幸福感也提升了!让居民稳站“C位”,让环境整治“驻颜有术”,形成社区治理的“向心力”,冲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住宅小区”治理,杨浦正不断总结、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打造新模式。本次专题报道,借鉴各街道党建引领“三驾马车”经验,聚焦基层治理疑难复杂问题,提炼总结有成效、可复制、可推广的住宅小区治理杨浦做法,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破损的桥面,到了家门口还要绕路走,十分不便”

“杂乱无章的地下车库,每天进出看到太不美观了”

一个小区物业水平低下、资金缺口大的难题还未解决,另一个小区因管理主体缺位而矛盾丛生……面对与业委会、物业公司“一对多”的沟通联系现状,居委会常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为了化被动为主动,“治理小联盟”应运而生。

江浦区域面积2.39平方公里,但常住人口有7.9万,社区特征为“新老,相融合”,拥有住宅小区89个,业委会70个,物业公司34个。其中管辖3个以上独立小区的居委会达15个,占22个居委会总数的7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街道凝聚“治理小联盟” 的力量,联动多方活力,汇聚广泛共识,全心全意为小区居民办实事,营造“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的浓厚氛围。

“治理小联盟”凝聚

“三驾马车”合力

“治理小联盟”通过居民区党总支积极引领,由“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组成的“三驾马车”共商共议、集思广益,从“单指发力”变“握指成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兰州新村居民区下辖6个自然小区,通过“三五共建联盟”,在居民区党总支引领下,吸纳五家物业公司、五个业委会、五位居委会“块长”为联盟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季度,各小区“三驾马车”主持召开“轮值”会议,围绕“问需问计”主题,针对不同小区的“纠纷”困局,深入挖掘居民需求,联盟成员献计献策、凝聚共识。

“治理小联盟”成为

社区治理的“推进器”

“破损的桥面修好了,不用担心儿孙玩耍时跌倒摔伤了。和老伴在小区里转悠时,子女叮嘱我们注意磕绊的声音也变少了。到了晚上,桥两侧的灯亮起来,大家都来这里打卡拍照。以前大家尽量绕开桥,既不舒心也不安心,而现在这座桥成了小区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当提及“睦邻连心桥”建成后带来的变化,正在小区里散步的居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了解到,原本江升小区公共收益少,景观木桥破旧失修多年。对此,“治理小联盟”充分发挥“助推器”作用,协助改造“睦邻连心桥”。通过联盟会议,让各小区成员积极参与,为小桥的改造提供技术性支持与专业化建议,齐心协力破解难题。此外,江升小区“三驾马车”组建起由“党员、楼组长、热心居民”组成的特色“连心桥修建小队”,挨家挨户上门征询修建意见,多方筹集修建经费弥补了维修资金的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治理小联盟”的力量,原本破损的小桥摇身一变,成为美丽的“睦邻连心桥”,贯通起来的不仅仅是小桥,更是居民们通往美好生活的“暖心桥”。与此同时,曾矛盾不断的江升小区也逐步从业委会缺失的自管小区蜕变成高品质管理的样板小区。

“治理小联盟”形成共建

共治共享的“朋友圈”

“参与联盟会议时,我听说'星空美育馆'在建成后需要更加有效地管理。汲取其他联盟成员们分享的经验后,我加入了社区自治的队伍。在这里,我与大家一起商讨制定空间使用公约,参与公共设施与环境维护。渐渐地,馆内摆满了孩子们的作品,邻里活动的印记留存下来,‘邻里情’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被点燃了。”说起通过“治理小联盟”加入志愿者团队,为小区治理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小姜无比地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金上海家园小区内,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被改造为“星空美育馆”后受到了居民的称赞,而场馆的维护需要更多力量参与。“治理小联盟”正好搭建起共建共治共享“朋友圈”,让社区信息交换共享、经验互相借鉴,有效激活志愿者力量 、撬动居民自治热情,同时赋能社区多元化治理,推动更多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队伍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治理小联盟”成立两年多来,线上线下共商共议50余次,解决大小事共80余件,用心穿好“服务于民”的“暖心针”,充分释放基层治理的“乘积”效应。下一步,在“轮值”会议的基础上,通过“治理小联盟”,将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商讨会议、专业政策学习会议,并邀请成功打造“美丽家园”“睦邻空间”的小区分享经验,持续优化升级社区服务,解锁社区治理的“幸福密码”,让居民们在家门口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字/编辑:李玲

图片:宇文昊

视频:孙培杰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