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当初次捧起卢慧君老师新出版的散文集《寒橘柚》时,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句话就是李白的这句描写深秋清冷高远的诗句,所以,我以为她眼里的秋也是这样的。直到我打开书页,细细品味,才发现我错了,卢老师心中的这幅清秋图,是绚烂的,明朗的,是潜藏在岁月中的风骨、温润和美丽。在字里行间中,我读出了自然的“美”,生活的“趣”,世间的“情”和人生的“慧”。
在这本《寒橘柚》第一辑丝竹声声中,自然四季之美一览无余,从玉兰迎春到腊梅傲冬,从乡村路边到城市公园,那份朴素而旖旎的美,在卢老师细腻的笔尖下,依次展开:“被雨清洗过的路面,油黑、光亮,是我喜欢的模样。一把蕾丝小花伞,撑不住头顶上方这块不知是南还是北的晴空。足下的高跟鞋踩着冬的坚硬与生冷,江边的梧桐和垂柳依然有枯叶的滞留,冷雨像珠帘挂在寂寞的伞沿边,哀唱着冬的苍茫与萧瑟。天青色的烟雨,给江面披了一层轻纱,一只水鸟贴着江面从空中掠过,划着优美的弧线,树上的弱枝在风中轻轻摇曳。一缕暗香随风扑鼻而来,我提着裙角涉水寻香而去,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意外地与一树腊梅邂逅。”(《一枝腊梅傲春寒》)多么美丽的腊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
如果只有美,或许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但阅读中,我丝毫没有产生一丁点“疲劳”之感,那是因为我还读出了生活之趣。“家乡有句俗语:三月小蒜,香死老汉。小蒜在泡菜坛里泡几天,用来炒腊肉或土豆片,味道妙不可言。鱼腥草清热下火,可凉拌,可泡茶。以前家里穷,买不起茶叶,父亲经常会在端午节这天起早,拔一大篓鱼腥草,回来洗净晾干,一夏天就喝这个。后来条件好了,父亲还是会晒一些鱼腥草,和茶叶搅在一起喝,他说既解渴又解暑。现在想着,忍不住垂涎三尺了》。”《四月,邂逅坝河》,让我看到了作者的另一面,那就是和我一样,热爱人间烟火,也才觉得可爱有趣。
每个文人都是多情的,伤春悲秋,感物咏怀是文学永远的主题。独特的感受,入微的描写,才会在不经意间,拨动了你我的心弦。“春雨生凉,我伫立花前,任风凌乱我的长发,掀起我的裙角,隔着雨雾与蔷薇相顾无言,默默对视,所有的爱意毫不掩饰地流泻在这些花枝上。空气中流淌的馨香,如甘醇美酒,轻嗅微醺,带着醉意。若懂,何必多言?即使无声,也很美好。那要有怎样的深情,才不负这美好的相遇?要有怎样的执着,才能留住你的美?我丢下雨伞,不停地调整姿势,选择角度,想留下纯粹的你,单纯的美。纵使一朝红颜去,最美的你依然留在我心里》。”这是卢老师在《蔷薇花开春渐远》一文里的描写,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又怎会有这细致的描写?
入眼的是风景,入心的是人生,人生无处不风景,字字句句皆智慧。在这本书中,处处都蕴藏着卢老师阅尽繁华,豁达从容的人生智慧。“花开花会谢,缘来缘会散。如若彼此之间是今生无法企及的抵达,清澈如水的缘注定来去匆匆,正在上演的故事成为往事随风而散,就让这份清涤荡心的缘,静守在红尘之上,不说相见也不说再见。
因为慈悲,所以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一路不念过往心里的千千结,不去奢求未来的地久天长,也不问远方是否又迎来了新知己。就让彼此带着不惊不扰、且行且珍惜的随缘好心情,走过每一个庸常平淡的日子。”《春入眉心切随缘》
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汪曾祺说过:探索一个作者的气质和他的思想,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而我们则可以反其道行之,从“人”的特点去领会“文”的意蕴。我们熟识的卢老师,虽是我们的大姐姐,可她永远葆有着如孩童般澄澈的目光,敏捷的行动和灿烂的微笑,永远葆有着对生活的热情,对工作积极向上的态度。因此,她才能察常人未识之动人细节,悟他人未觉之深刻哲理,作出这一篇篇饱含深情的美文,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人烟寒橘柚,最美是清秋,让我们以卢老师为榜样,做一位眼里有美,心中有爱的人!(作者:汉滨区鼓楼小学 李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