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海岸带碳汇体系及精细化核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A three-class carbon pool system for normalizing carbon mapping and accounting in coastal areas”为题发表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TOP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

海岸带碳库类型多样,碳汇潜力巨大,全面评估海岸带多类型碳库的碳储量、碳增量和价值量对于开展海岸带碳汇精细化核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多年海岸带碳汇格局研究的基础上,以植被和土壤为主体、以海岸线为轴线、以群落类型为支撑,构建了一套分类清晰且适用性强的海岸带三级碳库体系,以支撑海岸带碳汇高精度制图与精细化核算;融合多源数据,开展海岸带碳储量、碳增量和价值量图件绘制与清单编制,以实现海岸带三级碳库的精细核算、系统评估和空间展示。进而,以我国典型滨海湿地——杭州湾南岸为研究区,基于109个点位的野外调查数据以及2011年、2022年多光谱遥感影像,开展海岸带三级碳库体系及基于该体系的碳汇制图与核算应用实践。

研究结果显示:相较沿岸陆域而言,海岸线以下的滨海湿地碳储量较低,但其碳增量显著高于沿岸陆域,说明了作为蓝碳主体的滨海湿地拥有着明显的碳汇潜力;滨海湿地土壤的单位面积碳增量远低于其植被单位面积碳增量,碳汇价值可提升空间较大;本地物种的碳汇能力与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相近,当本地物种替代外来物种后,在生态系统健康得到明显提升的同时可确保维持较高的碳汇价值,证明了杭州湾南岸发展高质量碳汇的可行性和开展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基于三级碳库体系的海岸带碳汇图件

(a):植被碳储量;(b):土壤碳储量;(c):植被碳增量;(d):土壤碳增量。

本研究构建了兼具全面性和适用性的海岸带三级碳库体系,并提出了基于该体系的海岸带碳汇制图-价值核算方法、“碳储量-碳增量-价值量”核算清单等海岸带碳汇全链条 技术方案,可为全国 海岸带碳汇核算工作提供一套统一的技术体系。论文由我所海岸带中心、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刘大海正高级工程师(第一作者)、池源研究员(通讯作者)等科研人员共同完成。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一所束星北青年学者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0160X23016795

  • 信息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