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注意到了吗?

在上海

有这样一处城市文化新地标

塔尖上有一颗闪耀的红星

无论是阳光下

还是在夜色中

红星总是流金溢彩、熠熠生辉

上海展览中心序馆钢塔细节图。

这里是上海展览中心

(原上海中苏友好大厦)

是上世纪五十年代

上海市建造的首座大型建筑

上海第一支青年突击队

就在这里诞生

在上海展览中心序馆钢塔塔尖上

有一颗巨大的红星

70年来

一批又一批的上海青年

用热情和奉献

接力使钢塔上的闪闪红星

持续焕发生机和活力

他们都来自

上海建工青年突击队

今天(1月13日)是

全国首支青年突击队建队70周年

历史的画卷

在砥砺前行中铺展

时代的华章

在接续奋斗里书写

青年突击队这一富有优良传统的光荣旗帜,承载着一代代优秀青年热爱祖国、勇于担当、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青春价值,承载着共青团“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的生力军气质,激励鼓舞着一代代青年。精神力量与企业发展,总在相互影响、彼此赋能。站在历史节点,我们需要从突击队精神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

青年突击队的诞生

是青年和历史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初期

百废待兴,工业水平严重落后

毛主席则以乐观豪迈的口吻说: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

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

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浪潮中

“最积极、最有生气、最肯学习、

最少保守思想”的青年人挺身而出

成为改变国家“一穷二白”面貌的

先锋力量

1954年1月,首支青年突击队

在北京展览馆建设工地上诞生

为后来涌现的各领域青年突击队

树立了榜样

同年,上海的第一支青年突击队

由上海建工(原上海建筑工程局)

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

(今上海展览中心)工程

组建成立

1954年5月,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开工典礼。

上海天空中

最高的那一颗红星

1954年5月4日

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开建

一时间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上海中苏友好大厦选址成功后

苏联专家声称一年内就能完成

此话一出,世界哗然

要知道当时上海中苏友好大厦

甚至还没有设计草图

1954年5月4日,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在哈同花园旧址开工。

顶着如此大的压力

当时上海建工青年突击队

由时任局长罗白桦牵头

带领青年团队背水一战

他们发扬军队

“一声令下、全部执行”的执行力

7天出图纸,20天开工建设

10个月建成

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上海建工青年突击队的

拼搏奋进中

凝聚成为了50年代

上海天空中最高的那一颗红星

1950年代正在修建的红星。

70年后,用数字科技赋予老建筑

新时代的温度

自建成以 来

上海展览中心经历过数次修缮

70年过去

上海展览中心再次迎来大修

这一次重现金碧辉煌的背后

仍然是 一支

来自上海建工的青年突击队

上海建工青年突击队队员们现场监督外立面脚手架搭设。

新一代的青年在党旗的引领下

在时代的答卷中始终不负重托

但是,如何在传承中创新

用科技赋予老建筑新时代的温度

也成为了新时期青年突击队队员

面临的一场大考

困难面前有青年突击队

青年突击队面前无困难

上海建工青年突击队队员们

通过数字化技术结合传统工艺

针对建筑不同的状态

采取相应修缮策略

项目前期,队员们通过无人机航拍

对序馆进行720度无接触式勘察

实现建筑全景可视化

建筑全景可视化演示图。

建立倾斜摄影模型

明确修缮工艺及重难点分析

倾斜摄影模型演示图。

在施工工序上

队员们对铜板及装饰构件进行建模

对其拆除、安装关系及工序

进行数字模拟

确保整座钢塔的所有构件

实现“原拆原回”

上海建工青年突击队队员拿手持式XRF分析仪检测上展钢塔塔身的金箔含金量。

闪闪红星再次闪耀的背后

还有一段寻找玻璃的故事

当时,始建资料显示

红星的玻璃最早由三民玻璃厂生产

但由于该厂早已倒闭

无法复制出这种玻璃

为了让塔顶的红星再一次焕发生机

队员们跨越多省,历时多月

找到20多年前封存在库房中的

五角星玻璃原片和传统工艺

并将2024块紫铜板

逐一拆卸、编号、打磨、整形和贴金

将城市文脉完好地传承下来

也让上海展览中心上空的红星

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上海建工青年突击队队员们寻找红星玻璃的足迹。

修缮好的上海展览中心

已拆掉了外立面围墙

成为了可阅读、可漫步、

有温度的城市花园

市民朋友们可随时

直接“走进”上展中心

零距离感受其特有的

红色基因和历史风采

哪里需要

哪里就有青年突击队

时至今日

科学技术随着城市的发展标新立异

但青年突击队队员们

在困难与挑战面前

始终勇于破题

让一次次“不可能”变成“可能”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一跳

用不断创新的“黑科技”

让人民城市成为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地

千帆过境的黄浦江边,曾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每天起于星光,止于朝霞,持续奋战在北外滩贯通和综合改造提升工程(代号:329工程)现场。他们就是上海建工总承包部世界会客厅李怀翠管理型青年突击队。以激情、智慧和奉献创造精品工程,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为国担当是这支青年突击队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新的征程,新的起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上,青年突击队将继续书写传承上海建工精神的新篇章。

大型邮轮是船舶工业设计建造难度最高的船型之一,由上海建工承建的中国首制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船体总长323.6米,满载排水量为13.5万吨,最多可容纳乘客5246人,这是上海建工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探索转型发展、实现自立自强而迈进的新领域、新赛道。在四年建设时间里,海建工青年分别成立安装、装饰、工程研究三支青年突击队,他们不断尝试新工艺、突破新技术,用青春智慧助力新兴业务发展,将工程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年工程。

西藏亚东小康村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地处祖国边陲,区位环境意义非凡。项目承载着沪藏两地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上海援藏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成立伊始就组建了西藏亚东县边境小康示范村项目韦人杰管理型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队员们学习“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怕艰苦、海拔高境界高”的“老西藏精神”,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小康村建设任务之中,为决胜脱贫攻坚、改善高原搬迁牧民生活宜居条件贡献力量。

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

青年突击队产生于

青年和历史的选择

并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完善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

青年突击队也被赋予了

更重的责任和使命

你是青年突击队中的一员吗?

你眼中的青年突击队是怎样的?

快来评论区

和大家分享你的奋斗故事!

供稿:上海建工团委

部分来源:共青团中央、上海展览中心

责任编辑:赫兹

校审:神小丢

终审:文心一刀

点亮点赞、在看

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