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看历史?其中有一个理由是,用了解历史的方式以判断未来。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现在、将来或许也会发生。这也是历史故事耐人寻味之处。

以上这段算是前言,下面开始正题。

说书唱戏劝人方,我摆好书桌,您泡好香茶,今天再为您讲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堪称大明朝又一位贤后。

她乃名门之后,父亲的名号享誉史学界;她做过王妃,甚至亲自登上城门在一场家族内部的战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她的督导与辅佐下,朱棣从燕王蜕变到隐忍进化成皇帝,最终也因为她的离去,朱棣将过往都幻化成了回忆。

说到此,想必各位看客几乎都猜到了她的名号,她姓徐,史称徐皇后,照理说“徐”并不是一个罕见的姓氏,但是检索后发现,她居然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徐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仁孝文皇后徐氏之正面画像

今日,我们便继续明朝后妃选辑的讲述,今日之主角-仁孝文皇后徐氏,碍于篇幅,分上下两辑,今为上辑。

  • 徐达之女,谢再兴之外孙女。

元朝至正二十二年春,是为公元1362年3月5日,朱元璋手下大将,同时也是一起并肩作战的好兄弟徐达,其家里被一名女婴的啼哭声划破了原有的宁静。已经三十周岁的徐达总算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得到一个可爱的女儿。提及徐达,或许有的朋友会说“聊聊烧鹅的故事吧?”作为特别喜欢明史的在下,已经被多次点题要讲徐达和烧鹅的故事,好巧不巧,真要讲徐达和烧鹅,这里面不仅涉及了大量的历史故事,还需要一些生物学常识作为铺垫。今天我们暂且不提,以后在《淮西武将集团》合集里,会详细讲述徐达的一生。

这位徐达的大女儿,自然也与当时当世绝大部分女孩儿一样,很难在史册里留下自己的真名,我们就姑且称呼其徐家大姑娘吧。此女的母亲也颇有一番来头,其母谢氏是徐达的继室,徐达原配夫人张氏在正史中无记载,此时的谢氏已经实际上是徐家堂堂正正的女主人。谢氏的父亲,正是元末群雄中红巾军中的重要将领谢再兴。

如此这般,作为徐达的女儿,谢再兴的外孙女,这位徐家大姑娘华丽登场,走上历史舞台,并且将迎来自己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

史料记载,孩童时代的徐家大姑娘可谓是现代社会里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其“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的形容,简短话语间,一个懂事的女孩儿形象似乎已深入人心。

朱元璋亲自为自己的儿子们张罗婚事,自然像徐家大姑娘这样的端庄贤淑的类型,会成为朱元璋众多儿子中,与之年龄相仿的一位的正妻。正如此,年长徐氏两岁的老四朱棣成为这幸运之人。

洪武九年正月二十七,是为公元1376年春,尚不满14周岁的徐氏嫁给了不足16周岁的朱棣,是为燕王妃。但是这一段,您如今去查史料,会说十五岁的徐氏嫁给十七岁的燕王朱棣。这就不得不说古时候对于年龄的输出形式其实存在最大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徐氏出生于1362年农历二月初九,至1376年农历正月二十七时,的确只有13周岁,差十来天满14周岁,表达成15岁,略微草率;朱棣同理,其出生于1360年阳历5月2日,结婚时只有15周岁,差大约三个月才满16周岁,表达成17也夸张了。类似的情况,我们在明帝系列就已经提及过,比如,著名的明武宗朱厚照,现在去查几乎所有的史料都称其享年31岁,实际上他驾崩的时候29周岁又5个月24天。既然如今已是21世纪二十年代,我们在行文中就规范使用周岁来表达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员刘颖塑造的徐氏形象

成为燕王妃的徐氏,再次显现出自己的大局观,甚至得到了马皇后的赏识,马后多次在众人面前称赞自己的这位儿媳。其实,话说回来,此刻的徐氏不过也仅仅是十几岁的孩子,能够表现出这般的大局观,与其自幼受到的教育和熏陶不无关系。

  • 八年七子女

一方面,徐氏是燕王家的女主人,另一方面她也如开了挂了一般,从结婚第二年,洪武六年生下长女朱玉英开始,八年时间生下三子四女。分别是:

长女朱玉英,生产时徐氏约15周岁又4个月;

长子朱高炽,生产时徐氏为16周岁又5个月零12天;

次女朱月贵,生产时徐氏为17周岁又9个月整;

次子朱高煦,生产时徐氏为18周岁又9个月零25天;

三子朱高燧,生产时徐氏为20周岁又10个月零14天;

三女安成公主,生产时徐氏约22周岁;

四女咸宁公主,生产时徐氏约23周岁。

八年时间产下七位子女,在彼时那样的医疗条件下,不得不感叹两句,人年轻就是好。其实徐氏若要想继续生育,就凭借她自身的身体素质与当时的年龄,毫无疑问没有问题,但是她终究踩下了刹车片,刹车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朱棣一生子女也就9位,其中77.8%都由徐氏贡献,可见其身体素质不是一般的好。当然,换个角度思考,这夫妻二人的感情也必然相当融洽。

  • 北平城廿载沉浮,燕王妃登城督战。

洪武十三年三月,是为公元1380年春,我们从后面的实际情况去推测,刚生完次女朱月贵的徐氏再次怀有身孕(肚子里是朱高煦),此时的她跟随丈夫朱棣就藩北平燕王府。

这位祖籍安徽,在南京长大的王妃,在北平一待就是二十余年。

自1380年至1398年期间,徐氏于北平的经历在史料里几乎不曾提及,我们综合其人生轨迹进行推测,1385年23周岁时完成人生中最后一次生育之后,徐氏开始以母仪王府的威严在子女绕膝的环境下正式成为其丈夫朱棣的贤内助。彼时的她,最大的责任就是协助管理好燕王府的内务,同时督导年轻且血气方刚的朱棣做好隐忍。

我们从结果去推导过程,不得不说最终朱棣是成功的。

第一,因为他身体好,大哥二哥三哥都在老爹驾崩前就薨逝,最受宠爱的大侄子朱雄英也没能跨过那道8岁的坎,上述几人哪怕在1399年还剩余一个,历史的天平都不会向这位老四倾斜;第二,朱棣有一位好的妻子,虽然记录实情的史料通常不会对某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但是从细节中挖掘真相,我们不难看出,徐氏的存在恰好能使朱棣内心尚在徜徉于权力渴望的向往时,能够拥有的最佳的避风港湾。

事实证明,最终徐氏还是做到了。

公元1399年,号称“奉天靖难”的朱棣前往大宁卫所谓“借”兵之际,老朱家的亲戚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攻打北平城,敢问这李景隆是什么样的亲戚?他的祖母朱佛女就是朱元璋的亲姐姐,所以理论上朱棣就是他的四表叔,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是正经的朱棣的亲表哥,表哥李文忠可比表弟朱棣大整整21岁,所以历史上未能留下确切生卒年的李景隆,其岁数很可能和自己的四表叔朱棣相差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清晰度有限,多多包涵

自己家亲戚打过来了,自己又不在,那最后怎么办呢?结果就是,作为燕王妃的徐氏,亲自登上城门与三百斤的大儿子朱高炽一起率领士兵守卫住了城门。

当然,此处我们可以站在现代人的三观去思绪飞扬一番。拜托,这可是五十万大军啊,哪怕就是扔石子都能造成不小的波澜,但是最终攻城却没能成功,您说何处寻理去?个人觉得,此时的李景隆应该是收手了的,作为外戚的他,似乎真的没有必要为了老朱家叔侄二人之间的理念不和,去付出自己生命作为代价,做做样子差不多就行了,也别真打。

当然,以上观点仅供参考,纯属省愚个人的臆测,如造成贻笑大方的后果,还请见谅。

  • 战胜归进位皇后,谈笑间敬待下集。

建文四年农历六月十三日,靖难之役在叔侄二人一位南下称帝另一位消失无影的结局下收尾。大明帝国的京城应天府,在朱元璋驾崩后的第五年被自己的亲儿子攻破,建文帝自此音讯全无。

作为燕王妃的徐氏,此生再有机会踏进这南京城皇宫之时,已摇身一变成为大明朝的皇后。是年七月,朱棣登基,改当年为洪武三十五年,不认建文帝号,改次年为永乐元年;十一月,正妻徐氏被册封为皇后。

《明太宗实录·卷14》曰:“徐氏,中山武宁王徐达之女为朕正妃,内助藩国二十余年,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济朕艰难同勤开国,今寰宇肃清朕登大宝允赖相成宜正位号,今特遣使奉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以奉神灵之统母仪天下。”

那一年,徐氏40周岁。

那么作为大明朝第三位拥有皇后头衔的人,其为后之时又有何等故事呢?换言之,她生前生后的抉择,又能对这位永乐大帝产生何等影响呢?我们收拾心情,期待下一回继续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