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对天龙山的拜访采风中,突然,一束光打进了石窟,金黄色的光晕和残缺的佛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瞬间被击中了,下决心一定要把天龙山石窟的造像尽可能完整地创作绘制出来。”从此,艺术家张晋峰殚精竭虑,从天龙山石窟佛像的各种遗存和蛛丝马迹的图文资料中,汲取艺术灵感,用七年多的时间,对天龙山石窟这座国家级艺术宝藏追魂完型,艺术赋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12日,太原市文物局和文物保护研究院主办的“祈愿·归来”天龙山石窟造像绘画展,在天龙山石窟博物馆艺术中心举行。张晋峰的这番现场感言,令前来观展的数十名观众无不动容。浓郁的家国情怀、执著的艺术追求和追寻国之瑰宝、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赤子之心和慧眼匠心,尽显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龙山样式”荟萃了中华文明谱系中石窟艺术的巅峰,涵盖了东魏、北齐、隋唐跨越近200年光阴的石刻艺术。本次“祈愿·归来”展出的天龙山石窟造像绘画,是从艺术家张晋峰先生通过彩铅和水墨的艺术形式,历时7年绘制的100多幅天龙山石窟造像作品中,选出的30幅精品,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用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贾晨的说法,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民族性”、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国画创新之作。山西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徐文胜送上“侘寂深处繁华晋,长弓轻点云上峰”的张晋峰先生嵌名书法联,表达对画展的祝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早在本世纪初,张晋峰先生的艺术创作就崭露头角。2002年9月,平遥国际摄影节就展出了他的作品。2018年4月,太原美术馆为其举办了天龙山流失海外佛造像作品展,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次年11月,他的佛造像画展又在马来西亚举办,展出作品被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人士及我国台湾的收藏家收藏。去年5月,在省城太原国金中心举办《寻迹·虚》综合艺术展,引起轰动。著名作家陈为人清楚地记得,在现场通过装置、光影及艺术家们音乐、舞蹈、香道、朗诵等行为艺术的契合加持,给观众留下了美妙的回忆,经媒体广为传播,更多的艺术爱好者们分享到了天龙山石窟艺术撼人心魄的巨大魅力。陈为人先生认为,张晋峰的水墨绘画,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佛造像的石材质感。相对于学术界的研究,张晋峰的“复原”是来自民间的实践。天龙山石窟流失海外的佛像,借助于张晋峰的绘画而“荣归故里”。张晋峰了却“佛缘”的绘画探索,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省社会学学会传媒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邢晓梅,对张晋峰的执着艺术态度和独特艺术风格印象深刻:“张晋峰是安静的,他倾心于艺术,基本处于闭关状态,在躁动的社会中,这份安静与沉浸特别难得;张晋峰是灵慧的,他具有常人不具备的艺术感觉,而且能把这种感觉付诸于画作之中,呈现出厚重的民族性与强烈的个人风格的统一……”2018年那次张晋峰天龙山石窟流失海外佛造像绘画作品展,画作传递出来的沧桑感和神秘气息深深打动了邢晓梅,尤其一幅名为《归来》的画作,画的就是2021年回归的那尊佛首,冥冥之中,他提前三年便让佛首回了家。佛首仰面浮于水中,水流将佛首轻轻托起,佛眼角还有一滴浅浅的泪,正送往遥远的终点。“张晋峰老师是借这幅画作表达佛首能漂洋过海归来的愿望,三年之后,他的愿望变成了现实。”邢晓梅十分感慨。

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冀卫东对张晋峰及其作品给予了特别的解读:“张晋峰对天龙山佛造像的还原度非常高,他对传统的传承不仅仅停留在外表,不仅仅是工艺、技法上的传承,而是内心世界对造像中佛学思想和理念的解读,他的创作是千年造像传播在当下的还原。”

在著名作家周宗奇看来,山西是中华文化重要的艺术宝库,让更多文物中的国之瑰宝以“活化”的多种形态走近大众百姓,尤其是以艺术的形式感染人、鼓舞人,激发民众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热情,十分必要。而通过大众媒体,给予关注和传播,至为重要,从身边的“灯下黑”现象清除开始,文脉千秋,光耀中华。(来源:水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