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庙号为熹宗的皇帝。

他父亲做了一个月皇帝便去世最终导致他匆忙即位。

历史上传说他是一个木匠皇帝。

他在位这八年时期,魏忠贤成了当时实际最高权力拥有者。

他,就是今天本文的主角,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由校面相清秀

  • 匆忙即位父祖大葬

朱由校,明光宗朱常洛长子(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在位时年号天启,去世后庙号熹宗。享年21周岁(按照古人的习惯是22岁)。

1620年9月26日,泰昌帝朱常洛即位不足1月突然驾崩,这将明朝皇室瞬间推向了乱的极致,怎么办?

14岁的朱由校被大臣推向了台前,虽然他在位不足1个月的父亲也来不及册立太子,不过根据大明祖制以嫡立长的祖制,朱常洛无嫡子,朱由校便以长子的身份即位大统,同时当时他其实也只剩下唯一的一个弟弟了,名叫朱由检,以后会细讲。

匆忙即位的朱由校其实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首先,他的父亲朱常洛由于不受祖父待见就没有受到过太子应有的培训和教育,作为长孙的他,也一并受到牵连。到朱常洛去世的那天,作为长子的朱由校甚至没有受到过一天的正式教育。父子俩在继位前没有哪怕一秒钟监国辅政的经验,进而制造内宦干政的土壤。另外,其祖父朱翊钧也未留下良好辅臣,国运衰亡的根本因素就此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扮演朱由校的演员大多也面相清秀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是明朝立国以来所遇到前所未有的情况。朱由校的嫡祖母孝端显皇后、祖父明神宗朱翊钧与父亲明光宗朱常洛相继在同一年驾崩。而在朱常洛驾崩的时候,朱翊钧与孝端显皇后的大葬尚未完成,因此明廷在讨论后,决定先为明神宗与孝端显皇后办理大葬,结束后再为明光宗办理大葬。

  • 其实明朝皇室有两个朱由校

其实啊,明朝有两个朱由校。

这事儿还得再次提及明朝皇室的“五行命名”法则。咱多说两句。

现在人们起名也有所谓的“五行取名”习惯,但是目前流行的五行取名法则所谓“五行缺少某一个因素,然后就用名字里某个字来补充”其实是清末民初的时候从日本传入中国,并非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五行命名”法则。

真正开始推广“五行命名”确实是在明朝。明朝皇室以五行相生的原则为子孙后代命名,所谓“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换言之,最早的五行取名法是所谓“五行相生”而非“五行缺某行”。

所以,在明朝,同一个辈分的人,其偏旁部首是一样的,这样的,出现重名的情况也就很难避免了。如果重名的二人大家身份地位都差不太多,也就作罢,但如果重名中有一个是皇帝呢?

所以,聊聊明朝两个“朱由校”。

本文主角朱由校,自不用多说,光宗长子,天启皇帝。

另一个朱由校是谁?简单说说。

明宪宗朱见深子嗣众多,

其中第三子是孝宗朱祐樘;

第四子是世宗朱厚熜的生父朱祐杬;

第六子名叫朱祐槟当时封为益王。

朱祐槟去世后,益王王位传给长子朱厚烨,朱厚烨59岁去世无子,由朱厚烨的弟弟朱厚炫即位成为益王;朱厚烨、朱厚炫兄弟与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平辈。同时,朱厚炫享寿77岁,十分长寿。朱厚炫去世后,其长子朱载增早已去世,便由长孙朱翊鈏即位成为益王,同时朱载增也就与穆宗朱载坖平辈,朱翊鈏与神宗朱翊钧平辈。朱翊鈏有儿子19个,长子早夭,最后由次子朱常汘即位(实际上是三点水一个迁徙的“迁”字,打不出来),朱常汘也就与光宗朱常洛平辈;朱常汘有子12人,长子次子早夭,去世后,由三子朱由校即位成为益王,没错,朱由校。

这位益王朱由校1588年出生,1617年,其承袭爵位封为益王。1620年,光宗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匆忙即位称帝,这位益王朱由校就必须避讳,最终改名朱由木。

两个朱由校,隔了6代的堂兄弟,其中一个做了皇帝,另外一个就必须改名了,改得很彻底,那一辈是木字旁,就干脆朱由木了

另外,明朝皇室这种命名原则,出现重名并非仅此一例,明朝皇室里也有两位朱载增。

  • 移宫案与东林党崛起

上一章节讲述朱常洛的时候,曾留下一个伏笔,也即是所谓的“移宫案”。

朱常洛驾崩后,朱由校仓促即位。简单说来,抚养朱由校长大的李选侍和魏忠贤,利用朱由校当时年幼强居乾清宫,把持朝政。相反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反对,不让李选侍与皇帝同住,最终东林党人胜利,迫使李选侍移居他处,这也就是所谓的“移宫案”。

东林党人因“移宫”拥戴有功,势力重新崛起,所谓“东林势盛,众正盈朝。”

“移宫案”位列明末三大案,但是算不是什么疑案,这里面实际上没有任何的疑虑,也就是一次两个派系的斗争。东林人士因此崛起后,曾短暂独霸一方。此时,需要进行制衡的一方便也应运而生,没错,制衡东林派系的人也就是著名的“九千岁”,魏忠贤。

  • 魏忠贤乱政

“移宫案”后,内侍魏忠贤被提拔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随即与拥趸形成阉党。魏忠贤与朱由校是在万历年间皇孙时代即结识的旧识,魏忠贤乘机结交朱由校乳母客氏,魏客两人遂狼狈为奸。

魏忠贤原名魏四,进宫后据称是拜在一位李姓老宦官之下,改名李进忠。在移宫案后,魏忠贤升职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随即改回魏姓,朱由校为其赐名忠贤,字完吾,一个宦官居然有字,有辱斯文。

魏忠贤与皇帝乳母客氏结成同盟,从而极受皇帝朱由校宠信,人称“九千岁”,有些人干脆叫他“九千九百岁”,这离万岁爷也就近在咫尺了。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在其全盛时期,各地官吏阿谀奉承,纷纷为他设立生祠。一般也就是人去世后才会设立祠堂,为一个存活的人设立生祠,这也是罕见了。

魏忠贤祸乱朝纲的同时,难道朱由校就不知道吗?显然他很清楚,东林人士崛起的时候,朱由校或许就思考到会有魏忠贤崛起的一天,没有魏忠贤也会有李忠贤或者王忠贤。双方制衡或许是朱由校的初衷,可惜,朱由校并没有把握好这个度,最终成就了魏忠贤的乱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的魏忠贤画像

天启六年,魏忠贤逼死了东林人士里的翘楚高攀龙,又杀害了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东林七贤,东林书院被全部拆毁,讲学亦告中止。东林党在北京朝廷中显露了的势力几乎被消灭殆尽。

然而魏忠贤终究只能是一个祸乱朝纲的宦官,他势必无法掀起巨浪推倒这个仿佛即将倾倒的山川。朱由校驾崩后,其弟朱由检即位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魏忠贤及其党羽全部拿下。魏忠贤当时已经畏罪自杀,将其尸首挖出后千刀万剐,查出党羽315人。一代九千岁,最终淹没在历史长河里奸佞列传中。

  • 天启大爆炸

在神秘学的领域里,印度摩亨佐达罗死亡之丘事件,中国天启大爆炸事件,俄罗斯通古斯大爆炸事件,三者并称为世界三大爆炸事件。三件事件至今都没有科学的说法予以进行官方解读。至于四千年前的死丘事件和一百年前的通古斯大爆炸,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详聊,今天说说天启年间的天启大爆炸。

天启大爆炸给朱由校带来了什么,这个很难说,但是这件大的爆炸事件倒是给朱由校带走了他的最爱。朱由校的长子朱慈燃生下便是死胎;次子朱慈焴不到1岁便夭折;而三子朱慈炅硬生生是被天启大爆炸给惊吓而死。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公元1626年5月30日),端午节次日巳时(上午9时),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厂周边区域发生的离奇爆炸事件,爆炸范围的半径达750米,面积达1.77平方公里,造成2万余人的重大死伤,朱由校三子朱慈炅就在当日受到惊吓而死。后人估算,此次爆炸威力约为1至2万吨当量的三硝基甲苯,相当于广岛核爆。

关于爆炸的过程,这里就不赘述了,结合文献记载,无非就是一声巨响随之带来的巨大蘑菇云。

至于爆炸的原因,有说地震,有说龙卷风,有说陨石撞击,有说火药库爆炸。

1. 地震基本上可以排除,地震怎么会产生蘑菇云?

2. 龙卷风?灾变前如“从西南方,有声如雷;鸡犬皆惊,振物有声”,哪个龙卷风有这个水平?不可能。

3. 陨石?有可能,基本上解释起来与三个世纪后通古斯大爆炸类似。

4. 火药库爆炸?目前来看,可能性最大。王恭厂火药库正是灾变中心。

现在于互联网上搜索“天启大爆炸”,应该会有很多相关的视频与文章对其进行解读。什么原因导致,个人觉得都不太重要,倒是这一声巨响,整个明朝的根基或许也随之而震动了,天启大爆炸后的18年,当崇祯帝上吊归西,大一统的明朝也成为了历史积淀下的一缕记忆。

  • 木匠皇帝?

朱由校真的没什么名气。

但是,您如果去搜索“木匠皇帝”,那整个互联网绝对这四个字就是“滔滔不绝,声声不息”了。

是的,朱由校,就是传说中那个木匠皇帝。

而这所谓的“木匠皇帝”是什么时候开始盛传的呢?事情要从满清道光年间的抱阳生所写作的《甲申朝事小纪》所提及。也是可笑啊,居然是两百年后的道光年间提及的,所以您觉得“木匠皇帝”之说靠谱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道明老师曾经也客串出演过朱由校

《甲申朝事小纪》里记载:朱由校沉迷于木工,放任魏忠贤矫诏。“又好油漆,凡手用器具,皆自为之”,“性又急躁,有所为,朝起夕即期成。成而喜,不久而弃”。

不得不说,咱大清黑起明朝来都不需要动员的。

今天,省愚就为这“木匠皇帝”正名。

朱由校被称作木匠皇帝,所谓沉迷于雕刻木材,很有可能是因为对于宫殿艺术有所追求所引发。当时,因南京三大殿早已烧毁,北京紫禁城三大殿也于万历年间烧毁,朱由校效法太祖亲自。监督三大殿重建计划。朱由校特别注重木作部分,事出有因,并非只因为个人兴趣而不理会朝政。

朱由校听从了御史王大年节俭的建议,随即钻研木匠手艺,而清朝至近代的史观很长时间把明朝混乱的朝政过度归咎于各皇帝沉迷于个人喜好之上,实在是居心叵测。

一个青年皇帝节俭的初心成了他短暂生命里的最大黑料,造谣者实在可恶,当然,这也是造谣者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可悲可叹。

  • 二十二岁英年早逝

根据史书记载,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与宦官魏忠贤、王体乾等去西苑深水处泛舟,却因风强,小舟翻覆,皇帝落水,虽然随即被救,但从此惊豫不堪,逐渐病重。八月十一日,朱由校驾崩,由于三子皆亡,按大明祖制,传位于当时存活的唯一的弟弟朱由检。

关于朱由校之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武宗朱厚照之死,依然是落水后不久便亡故。这里也有一个阴谋论般的论述。说武宗朱厚照与熹宗朱由校,所谓的落水都是蓄意制造的,敢问何人敢如此大胆?那就是明朝不可忽视的文官集团。二人当政时期,皆使用宦官集团来制衡文官集团,然而朱由校对于魏忠贤的任用有失偏颇,导致整个东林人士的势力垮台。所以,历史上也认为他二人之亡故,皆非意外。

不满22周岁的朱由校就这样撒手人寰了。

他不是那个只玩木工的荒唐皇帝,他也不是一个不问政事任由魏忠贤乱来的糊涂之君。一个在登基前都未曾受过一秒钟正规教育之人能在天启年间制衡文官与阉党,这已经是其可以书写历史的伟业。而其最大的错误就是放任魏忠贤,制衡上有失偏颇。说到制衡,朱由校比起他的高祖父朱厚熜来说,还是差远了。

但是,换个角度思考,他也只是一个20岁上下先后失去三个儿子的可怜的父亲。

朱由校驾崩后,大明王朝迎来了他的五弟朱由检,大厦将倾之前,又有何等的篇章?我们下回,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