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近日,北京市丰台区教育部门提出,2024年该区将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点说,今后北京市丰台区会有更多的在职在编教师退出教师队伍,如何安置暂未公布,但该地区中小学教师的铁饭碗即将被打破。

北京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省市区,近年来已经有宁夏、江苏、贵州陆续推出相关政策,教师退出已然成为一种社会趋势。

那么,推行教师退出机制到底有什么内涵呢?

教师退出是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更重要的是为了减少全国教师总量,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有关研究团队的推算,到2035年,我国的中小学将出现将近200万规模的过剩教师群体,其中小学过剩150万,初中过剩37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35年并不远,距现在只有10年,到那时,187万的过剩教师将会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以每位教师每年10万的费用计算,供养这个群体每年需要花费1870亿,这已经是保守估计了,一个教师每年方方面面的平均开支是不止10万的。

北师大的推算主要基于近年来的新生儿数量,其实就算不去查阅数据,我们也能明显的感觉到这几年身边人员新生儿数量呈下降趋势,年轻人生儿育女的意愿普遍不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2016年至今,我国新生儿数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6年新生儿1883.23万人,2022年降至956万人,六年时间减少了近1000万人,为建国以来的最低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六岁上小学为例。

也就是说,2022年全国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大致为1883.23万人,2028年全国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就只有956万人了,那肯定不再需要六年前那么多的老师。

过剩,就是这么来的。

有人建议采用小班制或者精英教育模式,假如现在是学生和教师比例为20:1,那就降低为10:1甚至更低,1个教师只服务10个学生,势必可以减小教师压力,提升教学品质。

确实是个安置教师过剩的好办法,还有的地方仿照公务员管理模式,鼓励年龄偏大或者无法胜任教学岗位的教师,在达到一定教学年限的前提下提前退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些做法对缓解教师过剩问题可谓是杯水车薪,就像人口断崖式下跌那样,教师过剩的现象会突然出现,而且规模极大。

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过剩教师的问题,无法通过小班制和提前退休完全解决。

所以,中小学教师在不久的将来,淘汰、买断、转业或者其他的退出方式会陆陆续续出现。

其实不必过度担忧,人口总会有下跌的一天,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下去,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都是这么过来的,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铁饭碗被打破也要理性看待,从历史上看,地方国企改制的那么多,因此而失业的干部职工数以百万计,现在不是仍然生活的好好的;从当今社会看,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被叫停后,相关企业转型直播带货,现在不是一样风生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是发展的,不必悲观。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减少最终带来的结果是总人口的减少,那么受影响的公职人员并不只有教师,只不过是教师最先被影响而已。

人口总数减少了,包括医疗在内的方方面面资源都会过剩,医生和护士也有可能迎来医护人员退出机制,过剩的高等学校也许会进行企业化改革。

公务员呢?

也要退出,总人口减少了,自然不再需要太多的管理者。

比如一个乡镇,以前全镇有5万人,镇政府配备了80名干部,随着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上升(老龄化)、人口外流的因素影响,现在全镇只剩下了2万多人,并且仍然在减少,那么还需要80名干部去服务吗?

显然是不需要的。

连公务员的饭碗都要被打破,机关单位同样也将引入退出机制,时间先后的问题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学教师作为公职人员的一类,他们的大面积退出只是为公职人员全面缩减打前站,人口少了,铁饭碗的数量是注定会减少的。

值得注意的是,延迟退休的话题受到许多人的关注,但是在当前这种各类公职人员都将慢慢过剩的大环境下,延迟退休无法落实,那只会加深过剩程度,鼓励提前退休才是主流。

大幅度缩减每年的招考比例也不现实,那将影响毕业生就业,容易触发更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所以,现阶段推行在职教师退出机制,实在是迫不得已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