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1月13日,广州市南沙文化馆“文艺大家讲堂”的新年首课,邀请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周建平博士,作了题为《中国年菜文化知多少?》专题讲座。周博士从历史层面、学术层面、实践层面,围绕“年菜文化源远流长”、“年菜经济星火燎原”、“预制年菜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三个话题展开讲述。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九州同庆,万里香飘。

在中国的各项年事活动中,食是春节的头等大事。美食永远是中国餐饮仪式感的巅峰和无可替代的集大成者。春节美食在总结性和重量级上都具有神圣的地位。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拥有数千年的文化积存。对中国人来说,年夜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象征着团圆和亲情,从古至今更是一种独有的文化传承。年夜饭的主打无疑是年菜。

何为年菜?中国年菜文化包括哪些方面?年菜的历史沿革以及年菜文化中的习俗?历史名人与百姓有何生动的年菜记忆。在当今预制菜撑起餐桌“半边天”的大趋势下,中国年菜文化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菜文化,源远流长。周建平博士从历史切入。夏、商、周三代,享受美食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特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古代饮食精神生产的第一次高峰,《易经》、《礼记》、《诗经》到《老子》、《论语》以及《吕氏春秋》,都有关于饮食问题的论述或描写,“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或宏论专篇,或吉光片羽,由此形成中国古代饮食精神生产的第一次高峰。秦汉时代,传杯椒柏酒,霜气自古今。唐宋两代,中国古代饮食精神生产的第二次高峰。北魏崔浩的《食经》问世,标志着文人个人自觉地进行食谱记录的开端。魏晋士人尚玄远高迈,重人物品藻,纵酒为乐,恣情任性,以美食寄寓生活情趣。唐宋两代,胡食和游宴,展示了盛唐的开放、自信、浪漫和奢华。一大批文人,如杜甫、段文昌、段成式父子、苏轼、陆游、吴曾等,他们精于鉴赏,流连于饮食知识和观念生产的舞台。或记录食谱、美食经历,或评点风味、臧否风俗,视野开阔,多有卓见。晚明至清中叶,近代以前中国古代饮食精神生产的历史顶点。明清之际饮食理论探索与建构的系统化饮食业的高度发展。1792年刊行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国饮食烹饪文化史上最为体大思精的经典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建平从文献记载的“年夜饭”习俗的介绍,到历史名人以及普通百姓各个时代的年饭记忆;从中国人年夜饭里的“好彩头”,到八大菜系的来由与独特魅力。分析中国古人饮食活动实践的观念史、精神史。典籍与历史,人物与故事,菜名与“彩头”,南方与北方。精彩纷呈,妙趣横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年伊始,紫气东来。“年菜”经济,星火燎原。

2023年岁末,“年菜元年”来了。一系列年菜主题论坛、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犹如井喷,热闹非凡。广东首届“年菜”领军企业座谈会在广州举行;“穿越千年,味在陕西”——首届陕西“年菜”文化及领军企业座谈会在陕西举行;山东举办“年菜经济”研讨暨2024“龙年菜”产销对接大会。安徽举办中华年菜节展销会;“年鱼”的诞生地珠海,中国年鱼博览会如期举办第二届。“粤制年菜尽享粤味”2024中国年菜文化研讨会近日举行。广东潮州、惠阳、肇庆高要、佛山顺德地市、区县等,纷纷举办相关论坛与活动。摩拳擦掌,热流涌动。

“年菜经济”为什么这样火?周建平博士认为,勃勃商机,媒体给力,多元聚合,文化铸魂是重要的因素。“年菜经济”有利于打造节庆“年菜”文化,开发系列年菜名品,有利于地方菜系走出本土,缤纷“中国年菜地理图”走向全国,迈向更大的市场。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处于“快速发育”的状态,2017年市场规模约在1000亿左右,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热流涌动,向上空间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天员在用预制菜(资料图)

然而,针对预制年菜面临一些问题,如预制菜市场混杂,质量良莠不齐,行业标准缺失、食材不鲜、分量不足、标识不明,缺乏好感度等现象,信心有待提振,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加强技术研发和完善标准化制作规程,如何加强“预制年菜”科普宣传,如何完善流通领域大数据系统,如何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讲坛部分听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坛部分听众

关于年菜文化的高质量发展,结合中国实际,借鉴美日等国家预制菜发展先进经验,周建平提出几点思考:

一是加快完善“预制年菜”质量安全自律机制的步伐,推出权威性年菜产业标准体系。

二是举办高水平高质量的“预制年菜”文化论坛、专题研讨会;编撰年菜发展蓝皮书。邀请“预制年菜”企业、专家召开“预制年菜”专题研讨会。

三是提升活动规格。创新“预制年菜”卖手对接会、“预制年菜”擂台赛、“预制年菜”交易会等系列活动,为“预制年菜”高质量发展提供矩阵式赋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是改进科普宣传方式。通过构建宣传矩阵、深挖品牌特色等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开展多媒介宣传推广,宣传“预制年菜”在内的预制菜标准化制造全过程。提升消费者认知度与好感度。

五是搭建“预制年菜”数据大平台。推动“预制年菜”全产业链合作平台完善流通领域大数据系统。加快“预制年菜”流通领域大数据系统建设,充分发挥新媒体数字营销的优势,助力广东预制菜产业园的产品畅销全国、全球。

六是组织创作年菜文艺精品。拍摄制作高质量的贺年片,本土年菜文化纪录片。组织编撰年菜文化图书,年菜研究蓝皮书、通俗动漫读本、精美图册;现代科技元素、沉浸式年菜展览馆。举办年菜主题征文活动、摄影、短视频大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借鉴央视的《四季流转年夜饭》的创意。《四季流转年夜饭》的启示,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推出的一档高质量有关美食、民俗、文化方面的纪录片,从年夜饭中四季流转的美食出发,把中国人对过年的情感融入历史民俗地域和饮食文化,通过寻味乡愁寻味传统,为观众呈现一道内容丰富、饱含深情的年夜饭大餐。曾经有过、《舌尖上的中国》、《过年》、《团圆饭》、《年夜饭》《决战食神团年饭》等文艺作品。反映年菜生活的作品,还是远远不够。

创意争锋,百舸竞赛。抢占“年”节点,炒热主题“菜”。高质量发展。不负诗和远方的期待……

(记者 何金德 通讯员:苏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5集电视连续剧《团圆饭》该剧于2014年12月6日

登陆天津、东方、江苏卫视黄金档、山东卫视非黄金档中国首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广东省文化学会何媒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