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文坛巨匠马识途度过了自己110岁的生日,许多网友纷纷在线留言祝福“马老生日快乐”。更有网友留言回忆起当年追读在本报副刊连载马识途长篇小说《清江壮歌》的感受,在线上掀起一波“回忆杀”。

对此,马老的女儿马万梅女士也颇有感触,并透露了一段关于马老写就《清江壮歌》的往事。她说:“大数学家柯召先生曾告诉我家老太爷(马老),他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门房取《成都晚报》,看《清江壮歌》的连载。老太爷听闻很感动,觉得一个理科教授尚且如此,为了读者,为了烈士,不管多难,他也得把这部小说写出来。”

马老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在他近800万字的文学作品中,《清江壮歌》最为读者熟知。马老曾表示,《清江壮歌》是他文学经历中最难忘的事情之一。这部长篇小说取材于马老的亲身革命经历,女主角刘惠馨的原型就是马识途的妻子,遭叛徒出卖牺牲,一岁多的女儿下落不明。依靠组织和公安部门找了20年,历经坎坷,1960年终于找到。

这一传奇一时成为佳话。在沙汀先生等文学界朋友们的鼓励下,马老以此为引,开始写长篇小说《清江壮歌》。

1960年5月1日,马老与女儿吴翠兰

马老曾谈到自己创作《清江壮歌》的心路历程,他表示,当时工作虽然很忙,但他一心想把烈士们革命斗争的事迹彰显出来,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动起笔来,一连开了一百八十多个夜车, 加上所有的节假日,总算创作完成初稿。“这是我念兹在兹、一刻也不曾忘却的事。小说中有关贺国威和柳一清的许多细节,都取自何功伟和刘惠馨两烈士的实际斗争。与其说这是我写的长篇,还不如说是烈士们用鲜血写就的。”

1961年5月21日,长篇小说《清江壮歌》率先发表在《成都晚报》上。在连载期间,《清江壮歌》成为成都街头巷尾大家争相阅读的文学作品,而他的家中也经常会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与此同时,该作还引起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注意,后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开印就是二十万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天津、四川、武汉的广播电台还先后全文连播。马老曾这样总结这本书对于他个人的影响:“《清江壮歌》奠定了我对革命文学的信心,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对革命先烈的历史事迹渴望有更深入的了解,革命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光与热一样,永远为人的心灵所需要,也一定能发挥凝神聚力的作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泽登旺姆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文竹图据 网络截图采访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