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文化的根基,发达的农业经济是儒学产生的物质条件。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
农业发明于距今一万年前后。在此之前的几百万年中,人类主要以采集、渔猎为生。农业发明以后,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学会了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开启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文化建设。
上古先民的农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中两个区域。华北属于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水热同步,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黄河流域土壤矿物养分高,适宜发展旱地农业,农作物以粟和黍为主。
华中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季节分布均匀。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适宜种植水稻。
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产工具以石质和木质为主,广泛使用砍伐工具,刀耕火种,实行撂荒耕作制,种植业、畜牧业和采猎业并存。黄河流域的的早期农业遗址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的裴李岗文化和河北中南部的磁山文化,距今约七、八千年。原始农业阶段,渔猎是仅次于种植业的生产部门。人们已经学会使用弓箭、鱼镖、网罟等工具。人们饲养猪、狗、鸡等家畜,采集朴树籽、胡桃等。
距今七千到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出现了大型的村落遗址。村落由居住区、公共墓地、公共窖场组成。农作物以粟、黍为主,也种植大麻、水稻。也种植蔬菜。生产工具有了明显进步,石斧、石铲、石锄、木耒、骨铲、石刀、陶刀广泛使用,石磨盘被杵臼取代。养畜业更为发达,出现了牲畜栏圈,猪成为主要牲畜。
长江中下游地区,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最早的稻作农业。河姆渡人用鹿和水牛肩胛骨绑上木柄做成骨耜翻土挖沟,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等牲畜。渔猎生产也很发达,人们已经学会了使用船。住房以悬空的大型木构建筑为主,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住房明显不同。
以农耕为本位的生产方式,深刻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一,农耕文化塑造了华夏民族的基本性格,勤劳坚韧、爱乡恋土。二、农耕经济的发达也大力推进了文明的进展。伴随着人口南迁,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随之传播到南方,经济中心随之迁移,文化中心也向南移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