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两京以及各省,每个衙门的权重是完全不同的,总的来说京师各部院直接与钱粮、刑名、监察事务相关的部门地位就要高。各省与民政相关的部门,比一般的专业性部门地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衙门有等次之分,那么必然也会影响到各职官的政治地位。基本上从官员所担任的职务来看,就能发现他们的仕途前程是好是坏。

御史大致梳理了一下,凡文官只要担任了以下三个职务或差事,那么就意味着很快要升官。

第一个是内阁学士

内阁学士是从二品官,据《大清会典》和《清史稿》等书记载,其额定为满六人、汉四人。满学士掌奏本章,汉学士掌批题本。

内阁名义上是朝廷的中枢机构,但自从军机处建立后,内阁的实权被架空。不过从级别上来讲,内阁是唯一的正一品衙门。内阁学士的级别仅次于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在京师各部院职官中,多少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清代大臣兼职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按惯例内阁大学士一般都是军机大臣或兼管部务,协办大学士也清一色是兼管某一部事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内阁的行政事务,实际上都是内阁学士在负责。大致从康熙中期开始,内阁学士的地位得以提升,均兼礼部侍郎衔,从原先的从二品变为正二品。

皇帝对内阁学士的选拔十分重视,按照正常的人事程序,如果六部侍郎出缺,内阁学士是排在候选首位的。也就是说,只要是当上了内阁学士一职,百分之九十都会升任六部侍郎,继而升尚书,最后入阁。

御史大致查了一下,清代凡是在内阁学士任上没有获得提拔的仅仅是少数,绝大部分都以内阁学士为跳板,从而跻身准正二品大员行列。

第二个是各省学政

学政的选拔向来严格,最低门槛是进士(实际很多时候都是翰林),各省学政三年一任,任满之后朝廷会重新选拔,很少有学政连任的情况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逢学政出缺之年,翰林院与各部司官就会四川钻营,朝廷也会举行一场资格考试,称为“学差”。

学政本非官职而是属于差遣,但因主管一省教育与科举,故而地位很高,在省级大员中排名仅次于将军、督抚,列在布按之前,也可以算是二线的封疆大吏。

京师各部院衙门的司官以及翰林院官,在京师竞争激烈的官场上,要想提个一级半级是十分困难的,都得按资排辈依正常的人事程序来走。

而学政这个岗位的出现,成了他们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从现实情况来看,各省学政三年任满之后,一般都会得到提拔,如果在京则提升为四品以上京堂;在外则直接选授按察使、布政使,还有一步到位选为巡抚的。

所以说,只要在千军万马中拿下学政,那么也就意味着在仕途前程将会迎来一次质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是乡试主考官

和学政一样,各省乡试主考官也要经过考试,称为“考差”。乡试主考官是穷京官们发家致富的不二法门,担任一次主考官便可彻底扭转囧困的处境。且不说到富庶的江南各省,就是到偏远的云南、贵州干上一任主考,至少也有数千两的进项。

乡试主考官不仅能迅速捞钱,而且在仕途上也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乡试发榜至京交差后,皇帝如果觉得满意,就会亲自召见以示褒奖。

京官单独见到皇帝的机会并不多,但只要见到了而且奏对也合圣意,那么想不升官都难。反过来,如果一个翰林出身的京官,连一次考差也没放过,那么是很难得到实质性提拔的,无非是熬时间混资格罢了。

如果说以上三个职务或差事代表着进步,那么也有三个职务在官场被认为是“流放”,主要摊上此是三个职务,仕途大致就要画上句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是国子监诸官

国子监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这个单位十分边缘化。这是因为国家选才的主要途径还是科举而非学校,国子监的学生入仕,只有通过“朝考”和参加乡试。

而朝考中只选拔一些低级官僚,在京为七品及七品以下小京官,在外为州县佐贰和学官。说到底,国子监并没有发挥出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只是科举的配角而已。

所以国子监的官员,包括一把手祭酒的政治地位普遍不高,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主要行政部门官员,如果被调到国子监任职,就意味着皇帝对他不认可,只是也没到反感的地步,好歹给个坑让他们混退休。

第二个是盛京五部侍郎

盛京五部侍郎级别和京师六部侍郎是一样的,但是盛京毕竟是陪都,远离国家政治中心。尤其对于汉官来说,到盛京去任职,那简直比受到正式的处分还难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点其实和明代南京六部官员有点类似,凡是到南京任职的高级官员,大多是朝中失势的。只不过,盛京五部侍郎比明代南京六部要稍微好一点,但整体而言也强不到哪里去。

第三个是各寺

太常寺、鸿胪寺、光禄寺三个衙门,也是国家行政系统之外的情水单位。一把手或三品或四品,按级别也排在京堂行列。

我们不能说各寺长官不重要,需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如果是六部司官以及各省道府,被提拔为各寺长官,那么就不能说他们没有前途。因为这是按照吏部的章程来的,到各寺任职只是过渡。

而如果是主要行政部门的同级别官员,被调至三寺,那么情况就不同了。比如大理少卿、通政司副使等,平级调动那么就意味着降级,同时也决定着他们的仕途将就此画上句号,后半辈子不会有太大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所说只是普遍现象,不是绝对。官员不管是在任何衙门担任什么职务,都有意外发生,诸位还需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