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股市的表现可以明确地归类为熊市。与年初的预测大相径庭,因为美联储不断的加息和中国经济复苏的缓慢进展导致二级市场表现不佳。这种情况不仅让普通投资者亏损,连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也难逃业绩下滑的命运。

但正如老话所说,“浪大沙滤”,尽管许多基金产品,包括一些明星基金在今年以来表现不佳,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一些基金产品和公司逆流而上,表现出色。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华商基金的表现如何呢?

高兵、何奇峰业绩全线崩溃

高兵、何奇峰业绩全线崩溃

提到高兵,这位华商基金的基金经理因为“访谈门”事件而火出圈。大家对他2022年的“访谈门”事件印象深刻,他的一些直言不讳的观点在朋友圈广为流传,比如他所谓的“三无主义”(无框架、无理念、无风格),以及“什么东西能涨,我们就买”的投资逻辑。

这些言论一经公开,立刻在市场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有人批评他的投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与普通散户无异;也有人赞赏他的坦诚和实在,不像其他人满嘴跑火车,灌输一些所谓的投资理念。

即便后来他做出了紧急澄清,但这些事件无疑增加了他的知名度,可能仅次于公司内的顶级经理周海栋。

从业绩来看,高兵这位有超8年任职经验的老兵,目前管理着6只基金,基金总规模约为49.98亿元。

然而,其在管的这些基金的近一年业绩表现都是全线亏损的,亏损率超过了-40%。业绩显著回撤,表现相当糟糕。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4年1月15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4年1月15日)

根据wind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15日这个交易日结束时,高兵目前管理的基金产品中,仅有华商新兴活力基金实现了正向的任职回报。该基金的任职回报高达90.34%。

然而,如果单独考虑2023年到至今的时间段,华商新兴活力基金的表现并不理想。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其亏损率高达-38.19%,排名基本接近倒数,表现极差。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4年1月15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4年1月15日)

基民表示:“这基买入快两年,亏了47%。都说高兵是景气度投资风格,号称团队全年无休,卷到爆炸”;“马上就可以成倒数第一了”;“自从这个高兵过来,这只基金一直下跌不休[怒]”;基民亏损惨重,高兵专业能力受到质疑。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贴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贴吧)

还有另一位资深基金经理何奇峰,在2023年也未能取得任何正收益,与高兵一样,他管理的所有产品都遭受了亏损。何奇峰在华商基金工作接近9年,目前负责管理的4只产品总规模仅约为5.43亿元。其原因可能是公司没有向他倾斜足够的资源。在竞争激烈的基金管理行业中,获得公司资源的支持往往需要展示出色的业绩作为依据。

从他目前管理的基金产品的回报率来看,尽管表现好于高兵的大幅度回撤,但他的所有产品依然未能实现盈利,截至2024年1月15日的数据显示,近一年的回报率分别为:华商均衡30亏损-29.55%,华商健康生活亏损-27.51%,华商消费行业股票亏损-18.96%,华商价值共享灵活配置亏损-26.76%。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4年1月15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4年1月15日)

而华商价值共享灵活配置这只基金也是他目前唯一任职回报为正的产品,截至2023年9月30日规模为0.90亿元,以均衡持仓为特点。分析显示,尽管如中金黄金等重仓股表现良好,但紫光国微、泰格医药等的大幅下跌对基金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前,何奇峰在三季报中透露了他的投资策略,重点配置在有色、电子、医药、计算机等板块,以及部分AI相关投资。从字里行间看,他属于偏防御性的思路,但防守效果一般,然而,面对市场反弹,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权益团队受质疑,业绩维持难

权益团队受质疑,业绩维持难

华商基金在2023年的表现可以用“鲜明对比”来形容。他们的明星基金经理们的业绩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周海栋这样的“支柱”级人物即便在熊市中依然能获得正收益;另一方面,像高兵和何奇峰这样曾经的明星经理却深陷泥淖,业绩不佳。

除上述二位的基金经理外,还有邓默,吴昊,童力三位经理业绩也是全线告负的。近一年来的业绩回报率亏损都超-18%。更离谱的是近三年邓默、吴昊亏损率高达-3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4年1月15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4年1月15日)

华商基金的权益团队在过去的“三剑客时代”已经远去,目前的情况是,他们在经历了长期的努力后,终于培养出了像周海栋这样的杰出基金经理,成为团队的领军人物。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周海栋的个人成功并不能代表整个团队的春天。为了使华商基金的主动权益团队整体声望上升,其他基金经理的实力和业绩亟需提升。

但是面对购买了上述基金的投资者,华商基金的责任是巨大的,华商基金又该如何面对基金持有人呢?在基金年报中,是否有所解释?面对持有人的期盼的眼神,华商基金恐怕要有一个调整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