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是个错综复杂且引人注目的话题,尤其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根据国家住建部原来公开的数据,目前,我国拥有约6亿栋住房,如果其中的2亿栋是住宅的话,每栋有20户(现在的高层建筑每栋楼有近300户),平均一户2人(实际上每户是3人或者4人),理论上可容纳高达40亿人口。这个数字,是全世界人口的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这背后的真实情况,远比数字上看起来更为复杂。首先,虽然名义上的房屋数量看起来非常充足,但实际上,由于地理位置、房屋质量、价格等因素,很多房屋并不适合居住或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例如,在一些大城市,尽管房价高企,但空置率也同样惊人。据相关研究,这些城市中,至少有20%左右的房屋长期空置。而在农村地区,虽然房子数量众多,但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房屋也处于空置或半空置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独特性在于,房子不仅仅是用来居住的,而是很多人是用来投资的。尤其是前些年,由于房价飙升,商品房的居住属性降低,金融属性大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房地产成为了重要的投资渠道。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国内至少有41.5%的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的住房。这种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房价,并导致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了巨大的泡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新建商品住宅的供给,越来越大。据统计,2021年,国内新建商品住宅,达到了1463万套,2022年,商品住宅竣工的面积,更是达到了6.25亿平米。这些新建房屋的大量供应,与市场上已有的存量房相比,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供求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学家马光远的两句话显得尤为重要:“房地产作为中国最佳投资品的时代已经结束。”这句话暗示着,房地产市场的转变,预示着未来房价,可能不再是单纯的上涨趋势。他的第二句话,“未来房子将回归居住属性”,则指出了市场可能的转型方向,即从投资驱动转向居住需求驱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首先,随着市场的转型,我们可能会看到房价的稳定甚至是下调。特别是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房价与收入之比已经高达20-25:1,一线城市更是高达50-60:1。这样的价格,对于巨大多数的工薪阶层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是必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国家政策的角色,在房地产市场中举足轻重。前几年,当房地产市场虚火极旺的时候,国家高层以及地方政府,陆续发布了各种政策,如限购、限贷等,旨在调控房地产市场。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引导市场走向更健康的发展轨道。然而,政策效果显现需要时间,市场的调整并非一蹴而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次,全球经济在过去几年历经波折,中国也不例外。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导致消费能力下滑,对高价位房产市场造成影响。同时,收入减少和就业市场不稳定让购房者愈发谨慎。此外,从心理层面分析,消费者信心也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过去,房地产被视为赚钱的途径,但随着市场调整和价格下跌,投资者和购房者的观念正在转变。人们愈发关注房屋的居住价值,而不仅限于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就是不能忽视城市化进程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随着城市化推进,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增加了城市房地产需求。然而,这种需求增长并非无限,尤其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何况,指望收入不高的农民工购房,基本上是胡说八道。不说农民工根本就买不起城市里的商品房,就是买得起,他们也未必会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以后的房地产市场,将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形势。市场可能趋于稳定,房价可能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涨不跌。随着政策调整和市场自我修正,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回归到更健康、理性的状态。

注:1、图如侵权,告删。2、禁止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