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很多官迷。毕竟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权力是可以换来财富以及其他很多附加值的。而在民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官迷,直到1950年的时候,还幻想给民国做官,来实现自己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而这个官迷就是唐式遵。

1、唐式遵找关系

唐式遵出生于光绪九年(西元1883年)的四川省。晚清时候的中国处于剧变前夜:很多传统的学问、社会经验已经无法适应那个年代的发展,因此唐式遵对于父亲的主张——即科举道路不大认同,认为晚清乱世,从军才有前途。当然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唐式遵的看法不能说不对,但也谈不上有什么远见。毕竟,乱世掌握刀把子,不是什么太高深的见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清朝廷在和洋人交锋的过程中经常吃败仗:一开始打不过西洋人,后来发现连东洋人都打不过了。于是晚清朝廷归因为军事方面不行(当然从整体角度来看,晚清的溃败是系统性的,而非军事一个方面),于是晚清也发展军事工业、兴办近代军校。唐式遵于是去读了四川省内的一所军校,并且还结识了很多日后赫赫有名的同学:刘湘、杨森。这些可都是民国四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阀。尤其是刘湘,一度有过和老蒋分庭抗礼的想法。

唐式遵毕业后在清军中服役。后来因为晚清战乱等因素,唐式遵的部队被打散,刚好民国又新成立,形势比较混乱,所以唐式遵逃回家。后来听说自己的老同学刘湘做了团长,于是唐式遵就打算走刘湘的门路,继续弄个民国的军职。而刘湘当团长,少不得也得在部队里培养点自己的心腹。因此对于唐式遵的投奔倒也很重视,于是直接任命唐式遵做了自己部队里的连长。之后刘湘自己升官的时候,都会顺便提拔一下唐式遵。

从唐式遵托刘湘关系找工作不难看出,找关系的重要性。而从刘湘扶植唐式遵,也能看出培养自己势力的必要性。毕竟,历史的目的不是用来炫耀,而是借鉴他人的经验。

2、唐式遵升官

北洋民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军阀混战的历史。虽然后世对蒋氏民国有诟病,但蒋氏民国的军阀混战程度远不能和北洋民国相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式遵认为乱世参军有前途,是因为乱世里,枪杆子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这也意味着需要频繁参加战争。唐式遵属于志大才疏类型,因此也经常打败仗。但是刘湘考虑到唐式遵毕竟是自己亲信,所以虽然唐式遵打败仗,但是刘湘倒也没追究。

1926年,刘湘等四川军阀眼看广州方面的北伐运动声势浩大,因此认为北洋民国必然不能长久,于是刘湘等人宣布支持“GM”,并更换了旗帜,而广州方面也委任刘湘为军长,唐式遵也由此成为师长。后来刘湘当了四川省主席的时候,唐式遵直接被提拔成了军长——事实上,从唐式遵的军事水平和战功来看,唐式遵一生的交战,一旦遇到硬茬子,铁定吃败仗,但这不影响唐式遵的提拔。所以,这就叫选择大于努力。

3、唐式遵之死

唐式遵如果能力不强倒也罢了,关键是人品还不好——其实一个人能力强弱倒是不能由主观决定,但是品行却可以。唐式遵在抗战期间,为了自己的利益,向同属川军阵营的人下黑手,而当时老蒋也打算分化川军,于是大力扶持唐式遵——之所以老蒋如此器重唐式遵,原因倒也简单:一来唐式遵有野心,可以被利用,二来唐式遵能力有限,所以即便是利用唐式遵,也掀不起什么大的浪花。不过随着唐式遵失去利用价值以后,老蒋也逐渐免了他的职务,这让唐式遵很失落——但此时唐式遵的野心依旧还在,还渴望做大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眼间到了1950年,明眼人都知道,老蒋依旧穷途末路了。但是唐式遵倒是觉得这是一个抄底的机会,于是唐式遵联系到胡宗南,希望胡宗南委任自己做“四川省主席”。

其实都1950年了,整个四川大部分地区都处于解放状态。也就四川南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区,还有老蒋的残余势力。不过,这些残余势力被肃清,也就是时间问题。不过, 即便如此,胡宗南也不愿意理睬唐式遵:要德行没德行、要能力没能力的家伙,来添乱呢?

不过架不住唐式遵执念强大,最终胡宗南索性把事情汇报给老蒋,希望老蒋给个定夺。老蒋心想:横竖都是死马当活马医,唐式遵想当省主席就当吧,反正也和空头支票区别不大了。于是,台北方面发来电报委任状:委任唐式遵担任四川省主席。

刚才还说,此时的四川绝大部分地区都解放状态,唐式遵的这个省主席就是个自娱自乐的省主席,因此上任以后唯一的工作就是跑路。最终在跑路过程中,唐式遵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