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此时距离清廷崩盘也不过几年的光景,民国社会的地摊文学就出现了大量关于清宫探秘方面的作品。比如雍正帝被吕四娘砍了脑袋,乾隆帝是海宁陈家的孩子,当然最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光绪帝和珍妃的爱情故事——甚至光绪帝和珍妃的爱情故事一直影响到本世纪初年:电视剧《走向共和》里面,还专门有珍妃被慈禧太后处决的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慈禧太后处决珍妃,主要是原因是什么?个人觉得,珍妃本身存在问题,同时,也存在和慈禧太后的权力斗争,这些因素交织之下,导致了珍妃的丧生。

1、珍妃和慈禧的交锋

珍妃出生于清朝的光绪二年,西元1876年。珍妃和她的姐姐(光绪帝的瑾妃)打小在广州长大。而广州当时是晚清和西洋各国进行交流的重要城市,并且光绪时期西风东渐已经很多年了。所以珍妃姐妹打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不少西洋的思想。尤其是珍妃,对西洋的思想接受程度较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绪十五年,清廷开始为光绪帝选妃,光绪帝看上了珍妃,并一度打算册立珍妃为皇后,不过在慈禧太后的压力下,光绪帝只好册封珍妃为嫔(后来才提拔为妃)。当然慈禧太后当时之所以反对珍妃当皇后,是因为慈禧太后内定的皇后人选是自己的侄女——即后来的隆裕皇后。不过,这算是珍妃和慈禧太后的首次冲突。似乎从命格来看,慈禧太后和珍妃,还真有些不对付。

2、从云端到冰窖

按照慈禧太后的观念,珍妃属于不守妇道的体现:因为光绪帝宠爱珍妃,所以珍妃在光绪帝的宠爱下,经常做出一些违规朝廷规定的行为:比如珍妃经常偷摸穿光绪帝的龙袍在宫里活动。对于清朝的传统嫔妃来说,哪怕是皇后都不能穿皇帝的龙袍,否则就被视为僭越,是大罪。但是受西洋文化影响的珍妃却觉得这是无所谓的事情——不就是一件衣服嘛!

倘若大清国是光绪帝当家,珍妃这么搞倒也没什么后果可言。但问题是此时大清国说了算的是慈禧太后。当然历史上的慈禧太后也并不是后世主流印象中的保守(毕竟她可是力挺洋务运动的人),但也没达到能开明到接受珍妃胡闹的地步。所以慈禧太后和珍妃的矛盾开始加剧。不过慈禧太后倒也没和珍妃一般见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珍妃对慈禧太后的地位也有想法:慈禧太后女人当国,也让珍妃有了抄作业的想法。不过,想掌权也得有一套自己的班子。所以珍妃开始怂恿光绪帝做出一些人事安排,而这些人事安排,都是基于珍妃收了别人真金白银的好处的基础上——同时,珍妃也有给自己培植势力的想法。而这可犯了慈禧太后的大忌——要知道,在清朝,后宫是不能干政的。虽然慈禧太后也是后宫出身,但对于后宫干政,慈禧太后秉承只能自己破例,但不能允许别人破例的理念。所以慈禧太后下令,命人狠狠羞辱了珍妃一番,并且一股脑把珍妃降格成了贵人。同时,慈禧太后为了拔掉珍妃的势力,就连珍妃宫里的太监和宫女,都给驱逐出皇宫了。

此时的珍妃,从云端跌到了冰窖。

3、珍妃之死

甲午战争以后,清廷遭遇严重的统治危机:列强开始考虑瓜分清朝,光绪帝也开始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一度打算废掉光绪,拥立新的皇帝,但因为列强的干涉,慈禧太后和洋人的矛盾也陷入激化状态。于是有了八国联军事件。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前,慈禧太后打算带着光绪帝跑路到西安。而珍妃则趁机跟光绪帝宣传:可以留在京城,通过洋人的支持来夺回权力。当然珍妃应该有自己的盘算:那就是自己的夫君光绪帝对自己言听计从,如果光绪帝能亲政掌权,那自己想成为清朝版武则天也不是没希望。所以珍妃觉得这可是自己翻盘的希望。

慈禧太后玩弄权力一辈子,能看不出珍妃的盘算:都到这节骨眼了,你还敢和我抢权?于是慈禧太后命人处决了珍妃。

当然关于珍妃之死,还有别的版本:比如慈禧太后认为出逃不能带着珍妃,但担心珍妃会被洋人糟蹋,给皇家丢人,所以处决珍妃。不过个人觉得,最合理的解读,应该是权力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