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们常常感叹道:“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其中就有三大缺德事久盛不衰,并且干了几百年还乐不思蜀,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现如今竟然还有人奉为乐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大缺德事:卖国求荣

自古以来,卖国求荣就被视为一种极度缺德的行为,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不惜背叛国家投靠外敌。

南宋时期的宰相秦桧,当南宋面临着金国的侵略威胁,以及国家危机是史无前例危机时,秦桧作为宰相,本应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不顾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主动向金国妥协求和,以换取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并且他多次向金国进贡,向金国低头谄媚,以换取金国的青睐和支持。

不仅如此,秦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更是不惜陷害忠良岳飞,众所周知,岳飞是南宋的一位英勇将领,他在抵抗金国侵略中屡建战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秦桧却诬陷于他,将他陷害致死,因此,南宋之所以会走向灭亡,秦桧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给金国提供情报和帮助,使得金国能够轻易攻破南宋的首都。

所以,秦桧的行为不仅背叛了国家和人民,也背叛了自己的职责和誓言,于是世人都认为秦桧这个名字应该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除了秦桧是公认的以外,还有一个人,饱受争议,他就是明末清初的将领吴三桂。

吴三桂,出生于明朝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祖籍南直隶高邮,他出身将门,善于骑射,曾考中武举,屡立战功,是累迁宁远团练总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明末乱世之中,吴三桂为了个人利益,开始摇摆于不同的政治立场,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李自成还未攻破北京时,曾多向吴三桂抛向橄榄枝,而此时的吴三桂也是再三犹豫,他知道明朝已经大势已去。

正当他纠结犹豫时,他的家人却被李自成掠走当成了人质,为了保全家里人的性命,他最终答应和李自成议和,但他防止李自成使诈,于是他又向多尔衮求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吴三桂称自己要去接投降代表,可令李自成没想到他确实妄图逃跑,也正是如此,他看清了吴三桂是假投降真实意图。

当吴三桂归顺于清朝后,还参加了山海关大战,然后大败李自成之后,他跟随清军入关,还受封平西王称号,在清朝统治下,吴三桂平定农民起义,攻城掠地,颇有功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59年,他镇守云南,后攻入缅甸,擒获南明永历帝并将其处死,因其贡献,吴三桂晋封亲王,与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而吴三桂的野心并未满足,在1673年,他不服朝廷撤藩,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开启“三藩之乱”,并且在叛乱中,吴三桂占据了云南、湖南、湖北等大片区域,与满清分庭抗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登基称帝,国号大周,年号昭武,但他的皇帝生涯仅持续了五个多月。

但由于吴三桂的一生则是充满了背叛与野心,所以被后世视为卖国求荣的典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卖国求荣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也损害了民族的尊严,更是损害了他们自己的名誉,可时至今日,依然有人为了个人的利益,选择卖国求荣。

像我国导弹工程师郭万钧,为一己私利,7次泄露重大情报,最终被判处枪决,还有原为央视著名主持人成蕾,因一句口误暴露间谍身份,秘密潜伏20年,为美澳提供中国机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就像《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说道:“卖国者,不祥之器。”

第二大缺德事:贪污腐败

贪污腐败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各个朝代,许多贪官污吏,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敛财,过着奢华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历史上最大的贪污官,那莫过于清朝的和珅,他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位大臣,官至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权势滔天。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滥用手中的权力,大肆贪污腐败,聚敛财富,据史书记载,和珅被抄家时,其家产折合白银达8亿两,超过了清朝15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史稿》评价和坤:“柄政久,贪恣日甚,内而阁臣,外而藩阃,皆出其门。及川、楚教匪起,轧饬领兵,至则先括库款,以充馈遗。檄至,辄以“报销”二字置之高阁。各路军营,率以和坤私人充任。和坤家奴,皆得授官。和坤专权,乃至如此。”

所以和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大的贪污腐败的人之一,而近代依旧也有人贪污腐败,乐此不疲,并且为自己的行为也付出了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赖小民因受贿、贪污和重婚罪于2021年1月5日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最终,在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21年1月29日上午对赖小民执行了死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大缺德事:欺软怕硬

从古至今,总有那么一些人,专门欺负弱小,畏惧强者,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对弱者进行欺凌和压迫,以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一旦遇到强者,他们就会变得胆小如鼠,不敢正视。

《后汉书·虞诩传》曾记载这样一句话:“强者畏之,弱者欺之,此谓欺软怕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朝二世皇帝时期有个名叫赵高的丞相,他可以说是“欺软怕硬”的代表,赵高对强硬的势力表现得像个弱者。

在秦始皇死后,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其实自己成为实际的掌权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高在面对软弱的势力时表现得如同强者,他运用手中的职权干涉经济事务,侵夺民田,操纵赋税并控制国库,不仅如此,赵高还利用自己的权势,残酷打压秦朝的宗室和大臣。

像群臣、诸公子触犯秦二世意旨的,都交赵高审治,而蒙恬、蒙毅兄弟等秦始皇所亲近的大臣和宗室成员都受到赵高的排挤和陷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高的行为也遭受到了古人对他的评价,孔融说道:“且被刑之人,虑不念生,志在思死,类多趋恶,莫复归正。夙沙乱齐,伊戾祸宋,赵高英布,为世大患。

而苏轼评价他则是:“始皇致乱之道,在用赵高,夫阉尹之祸,如毒药猛兽,未有不裂肝碎胆者也。”

可见,赵高的行为有多么的惹人公愤,而对于这种欺软怕硬的行为,他们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损害了他们自己的名誉,而时至今日,依然有人欺软怕硬,乐此不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大缺德之事,久经沧桑却依旧流传至今,有人说,这是人性的弱点,是社会的病疮。

但要知道,人们只要时刻的警醒自己,则是会避免陷入这些腐败的泥潭,只有正义和道义充盈于人们的内心,人们才能远离这些缺德之事,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