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高滔滔
题图| 中新社

人们最近常在探讨一只狗的价值。
在人类社会中,狗的地位一直是矛盾而复杂的。在考古学家口中,它们是1万年前就和人类生活在一起的动物;在牙牙学语的孩子口中,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但与此同时,它们也是狗肉馆中被大快朵颐的食物,是因为流浪就被肆意抓捕和驱逐的生物。

当狩猎、看家护院的需求在人类社会中大幅消退,狗的工具属性开始无限淡化后,狗在宠物之外的身份,时不时就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一些人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将狗视为人的附庸,但事实上,即便在如今这个对精神文明有着高度需求的社会里,狗——这个已与人类相伴上万年的种群,依然有着自己独特的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视觉中国)

在人们熟知的警犬、导盲犬之外,越来越多的犬类开始在周密的培训和考核之下,出现在精神类疾病患者的家中或自闭症儿童、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等群体的生活中。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在治疗犬、精神抚慰犬等领域逐步走向规范,一只狗能发挥的价值,远超过多数人的想象。

如何成为一只治疗犬?

四年前,皮皮参加治疗犬考试,成为了一只实习治疗犬。

皮皮从小就是一只性格稳定的小狗,吴莉第一次见到它时,它正和一只黑色的泰迪犬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吴莉把手指伸进去逗弄它们时,活泼淘气的泰迪犬叼着她的手指玩,而皮皮则是温柔地舔舐着她,于是吴莉把皮皮带回了家。
皮皮在八九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在小孩子大声尖叫的情况下保持一动不动的坐姿,经常陪院子里的孩子玩。而性格温顺、亲近人类,正是成为治疗犬的必备特质,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邻居恰好对治疗犬有一定了解,便和吴莉聊起了治疗犬的相关事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向日葵与幼犬的7天》)

治疗犬并不属于工作犬、辅助犬或服务犬,平时,它们依旧和主人生活在一起,是重要的家庭成员,在有任务召唤时,它们才会出现在活动现场,强化平日的训练内容,为人们提供身体、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

中国PFH治疗犬公益项目明确制定了治疗犬的报考要求和考评项目,考试过程中,治疗犬需要完成五项考核。第一项是基础服从,即在任何环境下及时识别主人的命令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第二项是压力测试,犬只在面对突发声响、多人抚摸、尖叫声、尾巴被拉拽等情况时能及时调整状态,不兴奋、不害怕;第三项是社会化测试,犬只在面对不同环境、声音、动物以及人类时都能保持冷静和稳定的状态;第四项是抗干扰测试,犬只在嘈杂的环境下,依然能对主人的指令做出及时反应;最后一项是综合能力的考查,比如主人和犬只之间的默契程度、主人能否正确识别犬只的肢体语言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神犬小七第三季》)

今年8月,这套标准也正式通过亚洲宠物展览会向行业发布,并建立了“动物辅助疗愈师”这个全新的职业。

通常情况下,准备参加考试的犬只和主人会提前经历一个培训的过程,以保证双方都达到报考标准。皮皮因为从小就进行基础训练,再加上生来性格温和,所以在备考和考试的过程中一路畅通。吴莉记得很清楚,考试当天,考场上有一只发情的母犬,对场上的公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皮皮仍然发挥得很稳定,尤其是原地等待环节,只有皮皮是一次通过,其他犬只都需要第二次重来的机会。

考试通过,只能得到成为实习治疗犬的资格,若是想成为正式的治疗犬,还需要顺利完成五次公益活动。据中国PFH治疗犬公益项目发起人吴起介绍,“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多次实践确认狗有足够的能力胜任,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一些主人在拿到治疗犬的证书后就不会再参加任何公益活动了,这不符合治疗犬的初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7月28日,智利圣地亚哥。儿科医院的治疗犬为术前儿童缓解焦虑情绪。(图/视觉中国)

治疗犬的使命

治疗犬经常出现在医院和养老机构、特殊儿童教育机构、临终关怀中心、学校、图书馆中,帮助人们进行康复训练或缓解精神压力。

最初,吴起决定在国内开展治疗犬的培育,就是因为一位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那是2012年,从事宠物培训教育工作的吴起带着自己的狗上了一档电视节目,节目播出后,孩子的家长通过节目编导辗转联系到吴起,她对吴起说:“孩子不愿意和外界接触,但是特别喜欢小动物,我看到你们的狗特别乖,我能不能带孩子来一起看看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视觉中国)

吴起同意了。在后续和家长的深入交流中,吴起听她聊起国外的动物辅助治疗,了解到经过训练的狗可以对自闭症儿童有一些帮助,他觉得很好奇,便开始深入研究这一项目。

目前,治疗犬服务在国内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流程,主要分为三大类别:第一类是动物辅助治疗,主要针对自闭症、抑郁症、认知障碍,以及有肿瘤舒缓治疗、肢体康复治疗需求的人群;第二类是动物辅助教育,主要针对青少年群体进行生命教育;第三类是面向精神亚健康群体,主要是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企业员工,可以与治疗犬互动解压,或者参与到公益中。
精神亚健康群体,主要是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企业员工,可以与治疗犬互动解压,或者参与到公益中。

每次展开活动之前,服务的犬只都要携带犬证,提前48小时进行洗澡、修剪指甲、驱虫等准备工作,并且有专门的督导去考查犬只的状态和行为模式,以确保服务对象的安全。在这样的流程管控下,PFH的治疗犬在活动中没有出现过任何一次意外情况。

每次活动的具体流程也会有所不同。像动物辅助疗愈师,其中一项工作内容就是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设计不同的互动内容。据吴起介绍,活动一般会先从“认识新朋友”的环节开始,让服务对象先对治疗犬进行视觉接触,再循序渐进地进行近距离接触和抚摸。

在面对自闭症儿童时,要通过治疗犬展开注意力、对视能力、应答能力的训练;面对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时,就要针对提升记忆力做循序渐进的训练。接受采访的前一天,吴起刚举办完一次针对精神疾病群体的活动,“其中有很多人已经服用了十几年的药物,他们刚从精神卫生中心出来,回到社区,很多人是不接纳他们的,有些人也会封闭自己,我们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让他们从封闭的空间中走出来,参与到集体活动中,能够慢慢地融入一个陌生体系中,通过和狗以及志愿者的互动,恢复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绪调动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unsplash)

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没有人应该成为一座孤岛,即便一些人的世界被设定成了同类无法登录的程序,人们也在努力用最亲近的生物,去消解他们的孤独。

一条漫长的路

如今,在狗的世界中充斥着许多头衔,其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治疗犬和精神抚慰犬,二者在名字上的相似性,导致常有人将它们混为一谈。但事实上,二者无论在应用场景还是培育环节,都有显著的不同。

人们对精神抚慰犬的普遍理解是,它们通过训练和考核,可以对人类的情绪波动和刻板行为具有较强的感知能力,在人类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和过激行为时,会及时上前制止并耐心陪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兰治疗犬在机场工作。(图/视觉中国)

事实上,在许多国家,精神抚慰犬还可以采用申请制,只需要准备好相关资料,然后按照网站提示填好相关信息,再经过医生评估,便可以为自己的宠物申请ESA(情感支持动物)或PSD (精神疾病服务犬)的认证。通过认证的狗,在许多国家享有乘坐公共交通、减免房租的权利。不过近些年,由于许多人滥用此类证书,导致东航、南航等多家航空公司陆续取消了准许持有ESA认证的犬只进入机舱的服务。

目前,国内并没有相关的申请程序。位于陕西省的精神医疗抚慰犬教研基地,自称是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认证的国内唯一一家精神抚慰犬培育机构,在他们的官网中,精神抚慰犬只有申请认养流程,并没有权威的认证流程。其认证的精神医疗抚慰犬,在职能上与治疗犬有高度的重合。不难看出,国内犬类的社会化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建立起一套大众普遍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规范和原则。

身在其中,吴起看到了更多乱象,比如国内已经出现一些无序模仿的情况,几个训练师就撑起了一个机构,导致一些没有经过系统考核的犬只带着商业目的出现在活动中。
吴起迈入治疗犬领域已经有12年,但是这些年来,通过中国PFH治疗犬公益项目认证的治疗犬只有300多只。“一方面是国内犬类的基础训练是被忽视的,能通过筛选的数量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是许多主人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还需要漫长的科普过程。”吴起解释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神犬小七第三季》)

今年,中国PFH治疗犬公益项目和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达成了合作,预计会在明年和英国爱丁堡大学达成博士生研究项目的合作,针对动物辅助治疗群体做相关的数据研究。“我们要做的就是足够专业,因为你的爱心只有真正对服务对象产生了作用,才是有意义的。” 吴起说。

吴起一直记得在肿瘤中心遇到的一个女孩,她是癌症晚期患者,人很消瘦,特别喜欢小狗,那一天,她特意摘掉了口罩,和每一只治疗犬都拍下了合影。活动结束后,女孩的妈妈收到了一条短信,女孩说这个周末是她住院以来度过的最开心的一天。后来吴起再带着治疗犬前往肿瘤中心时,女孩已经过世,这也成为了吴起心中的遗憾。

“能够发挥家庭宠物的社会价值,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吧。”吴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