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Rebecca

旅游宣传是一场线上的造梦运动,但人们的生活却存在于真实空间。

最近,伴随哈尔滨文旅的火爆,各地文旅的关注度持续上升。看到哈尔滨受到大量关注,不少网友@自己家乡的文旅局抄作业。于是,为推广当地文旅,小编们开始花式“整活”:

1月12日,河北文旅扬言要当“卷王”,狂发了70多条内容,并称“‘山河四省互不内卷条约’正式结束”,相关话题登上各平台热榜;

沈阳文旅凌晨还在更新,表示总在评论区留言的一名网友就是自家局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河南文旅从11日开始频繁发布内容被网友调侃为“题海战术”,经过17个小时的“疯狂输出”河南文旅账号涨粉18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相比以上,在最近几天更为出圈的显然是洛阳文旅的一系列“整活”动作:

在街头“放大招”,答题送钻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一米八的神都金甲武士,站在龙门高铁站外,恭迎公主殿下回城;

甚至有网友表示收到来自“河南省文旅厅”的短信:“各市满18周岁身高超过180CM的单身、未婚男青年积极返城,携带身份证去当地文旅局报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短信事件被证为不实消息,但也仍然能看出各地政府的迫切——找话题、蹭热度,还时不时给人哂笑,原本属于媒体的营生如今也成为了官方亲自下场赤身肉搏的竞技场,也正因这种身份与行为巨大的反差感,这波各地文旅局的竞先下场引发了强烈的关注度。

结合当前社会消费萎靡的背景来看,各地积极整活刺激旅游业显得尤为必要:

旅游业往往是强有力的经济复苏引擎,通过激发旅游需求,各地可以迅速推动当地服务业、零售业等多个领域的活跃,为整体社会消费注入新的动力。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博关注,这种新颖的宣传方式使得本来局限于传统媒体的宣传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各地文旅部门成功塑造了更为亲民、幽默的形象,吸引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为当地旅游带来了更多潜在游客。

然而,一场看似双赢的全民狂欢,复杂的媒体环境和平台流量机制也使得其中暗藏着危机——争先吸引短期关注度,却可能是一场建立在流量时代基础上的投机行为。

以洛阳文旅的营销为例,前车经验淄博、哈尔滨的爆点是其出色的地方旅游特色,如淄博的烧烤、哈尔滨的霍格沃茨氛围感和冰雪项目,洛阳虽然也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旅景点,但在这波营销上依靠的却是男色和钻石。

在成熟的营销链条中,品牌通常与具有相关性的形象代言人合作,形成一个同质符号网。而在椰树的男色营销直播间中,观众更多地是出于猎奇心态而来,更注重的是男色本身的娱乐性质,而非与特定品牌或产品的联系。体现在销售转化中,椰树直播间的销量可用惨淡形容。

旅游消费的逻辑亦是如此:人们会只为了一米八帅哥的拥抱来河南吗?如果到了洛阳火车站没有帅哥迎接,这波算不算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旅游决定既可能来源于一个刷到整活视频头脑发热的瞬间,但也是一场漫长的决策过程。人们在确定旅行目的地时,需要考虑诸如预算、行程安排、实际体验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文旅局通过各类创意和炒作引发公众关注,或许能够成功在人们的心中点燃旅游的火花,但这并不必然能够顺利转化为实际的旅游行为和相应的消费。

想要成为人们最终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则需要更多的深度和细致的工作: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和保障,在各个决策节点上提供足够的支持和信心,是否能将地方文化与特色有效传递给大众,这些都需要长期的路径完善过程。

一些地方文旅局或许因为追逐即时的曝光和关注,而陷入了争相整活、制造瞩目事件的竞赛中无法自拔,这也可能导致其对实质性的旅游质量和文化底蕴关注不足。旅游不仅仅是数字和数据的游戏,更是与地方深度融合的文化体验。对于游客而言,更为关键的是实质性的旅游体验,过度的吸引噱头反而可能导致游客对目的地的期望过高,一旦现实不符,甚至可能引起游客的不满,造成反噬。

流量时代,争先整活的投机行为或许能够在一时引起关注,但短时间内的关注度提升并不能替代长期的旅游业规划和发展。各地文旅应更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提升旅游体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实质性的改进,才能确保为当地旅游业长期注入动力。

旅游宣传是一场线上的造梦运动,但人们的生活却存在于真实空间。

行业放大镜

B太打假、东方甄选做文旅,旅游行业在发生哪些变化?

TOP年终盘点之IP篇

2023年最受品牌偏爱的十大I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中部分素材可能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