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通透的人都拥有“配得感"

查理•芒格曾说: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件东西,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在心理学上,这种坚信自己应该得到什么的信念,被称为“配得感”。

身上“配得感”越强的人,越会始终坚信自己值得世间的一切美好,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努力去争取,结果也往往圆满。

相反,在内心深处一直追问“我配吗”“我值得吗”,则会渐渐将一个人拖垮,让事态陷入负向循环

1.什么是“配得感”

心理是一个人行为的底层逻辑代码,内心深处是否“值得拥有”,影响个人在精神和物质方面所能达到的财富高度。

配得感高的人,自我价值评价很高,相信自己有资格得到更好的,很少自我怀疑,也不纠结自己能不能得到,配不配拥有。只是心无旁骛地追求和创造,因此也更容易获得正向反馈。

只要努力,得到的这些是水到渠成的。

配得感低的人,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得到更大的幸福。即便有,也会表现出受宠若惊,不知如何是好。这类人日常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容易自我否定和攻击,甚至有些人得到了幸福,也会因为不自信而失去。

2.修炼“配得感”,从爱自己开始

接纳自我

我们每个人,似乎都会担心自己不够好。会思考自己怎么做才会被世界接纳?会想象自己什么模样才能在他人眼中变得“完美”?

但其实,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关系,应该是我们和自己的关系。

只有你真正地自我接纳,只有你打心底地去爱自己,你才能与世界和解。

好的人生,应该如作家罗伯特•霍尔登所言:

“不试图变成理想中的那个人,而是给自己留出足够长的时间,找到自己真正的模样。”

培养爱好

想要建立自信,就要学会自我认可。培养爱好,去做高价值感的事。

所谓爱好,并不是需要靠它获得什么成就,也不是说你能靠它挣多少钱。而是让你找到一件,让你沉浸其中、不被打扰的事情。

当你致心于一处,你会发现,自己能够真正与这世界进行对话,也真正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每个个体都存在差异,我们样貌不同、出身有别、性格迥异。但我们都可以有意识地给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配得上”。这样,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想要什么,就去争取。

勇敢的人,先创造世界;自信的人,先享受世界。

你要相信,凡风吹过,皆有痕迹。

即使一时暗淡,但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去尝试,抬头的那一刻,终会有满天星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事做了也不代表自私

我们常常被教育自私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当我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常常伴随着严苛的自我审查和愧疚感。

甚至觉得一旦开始对自己好,就会伤害别人。

矫枉过正的情况常常有,最后成为一个「不敢自私」的人。

但我们应该学会心安理得地对自己好。

01.

父母不帮儿女看孩子

帮子女带孩子并不属于父母应尽的义务,父母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生活。

02.

不为父母自身行为导致的负面情绪背黑锅

儿女不应活在父母的情绪阴影下,也不需要背负起父母的负面情绪。

03.

拒绝自己的利益遭到损害

学会拒绝对自己不利的事,主动维护自身利益是每个人的权力。

04.

离开一段糟糕的婚姻

勇敢的选择离开一个糟糕的环境、将不愉快的关系断舍离,这都没有错。

05.

有些我「力所能及的小事」,我可以做也可以不做

助人为乐是美德,但不是义务,做与不做只是一种选择,无关对错。

06.

拒绝别人的告白

遵从本心,选择自己想要的,清晰的拒绝,也许别人会伤心,但你没有错。

07.

拒绝对方的性要求

遵循自己的意愿,听从身体的反应,不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这并没有错。

08.

大胆离开消耗自己的人和事

拒绝内耗,你完全没错。

09.

拒绝做别人的情绪垃圾桶

守护好自己的边界,你完全有权利对别人的负面情绪说“不”。

10.

不生孩子

生不生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

11.

不给坐享其成的人分享自己的资料

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否分享给其他人自己说了算。

12.

不跟别人分享食物美食一定要拿来分享吗?

不一定。分享是情分,不分享是本分。

13.

不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让给其他人人都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一定的占有欲,东西是自己的,自己就有权利确定它的去留。

14.

和爸妈不接纳的人交朋友

尊重和体谅父母、积极沟通、梳理矛盾,都是我们为人子女该做的,但交什么样的朋友,需要自己学会去判断,选择权在自己手中。

15.

靠自己努力得到的奖品或荣誉,不与人分享,不谦虚地归功于他人属于自己的荣誉和奖品,就要自信地接受。

16.

上班的时候拒绝上级的无意义加班要求

对不合理的制度和要求提出异议或拒绝,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正确的。

17.

朋友感冒了,我保持距离

做好自我防护避免病毒传播,保持距离,这并不影响友情。

18.

为自己争取机会

有需求时就该勇敢说出来,争取机会没有任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