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导,香港政府将于2月底公布新一轮《财政预算案》,各政党陆续向政府提交意见,意见包括:

  • 去年股票印花税减幅不足,相信进一步减半至0.05%将有助提升大市成交量;

  • 呼吁楼市全面“撤辣”,取消外来人口买楼征税及二套征税等;

  • 不应征收资产增值税和离境税,以免影响投资意愿及旅游零售行业;

  • 金管局应调整强基金投资组合成份,增拨一定份额如5%投资于香港股市。

一、股票印花税下调仍有空间?历史表明调降后恒指已离底部不远!

财政预算中对于股票印花税进一步下调的意见十分引人注目,此前,香港特区立法会已通过《2023年印花税(修订)(证券转让)条例草案》,将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从0.13%下调至0.1%,此举旨在提高港股的流动性。

回溯历史,自1993年以来港股市场一共经历了五次调整印花税,其中四次为下调,一次为上调。1998、2000年的两次印花税下调与金融危机有关,短时间内虽无法立即扭转市场下行态势,但也起到了活跃市场和提振信心的作用,随后恒指均实现了触底反弹。股票印花税调降后,恒指往往已离底部不远!

2021年2月24日,港府宣布调整印花税率,由买卖双方按交易金额各付0.1%提高至0.13%。这也是1993年以来港府首次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并成为港股牛市终结的“导火索”。印花税率正式上调后,恒指一年之内下行了约2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2023年11月17日,港府重新将印花税税率调回0.1%后,至今2个月内恒生指数累计下跌了约8.6%,并在16000点关口震荡。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下调幅度尚不及预期,仍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甚至可以调减至0.05%。

二、股票印花税为港府收入重要组成,但提高税率并不能纾缓财政紧张

香港政府收入中约一成来自印花税,是香港政府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香港政府资料显示,2022/23年度,印花税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1.3%,而股票印花税是其中的大头,大约占其中的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二零二四至二五年度财政预算案谘询背景资料

2019至2020年,受疫情、地缘政治、宏观经济和全球利率等因素的影响,港府经常性开支持续快速增加并出现财政赤字,占据政府收入约一成的股票印花税在2021年首次上调,其目的在于舒缓财政紧张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二零二四至二五年度财政预算案谘询背景资料

不过,交易成本的提高拖累了港股市场的交投活跃度,税收收入却可能不增反降。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测算,加税后第一年ADT同比下滑18%,估算税收仅增长1%;加税后第二年ADT同比下滑17%,估算税收下降19%。

三、港股成交额连降两年,政策加持有望改善流动性、助推市场反弹

当前港股交易费用/收费方如下:交易佣金(券商)、平台使用费(券商)、政府印花税(香港政府)、证监会交易征费(香港证监会)、财汇局交易征费(香港财汇局)、联交所交易费(港交所)、结算手续费(香港中央结算所)。

印花税是股票交易的主要成本。现行收费标准中,佣金及平台使用费取决于券商(传统券商约万2.5至万3);印花税(双边0.1%,1港元起);证监会交易征费(双边0.0027%,0.01港元起);财汇局交易征费(双边0.00015%,0.01港元起);交易费(双边0.00565%,0.01港元起);结算费(双边0.002%,2港元起)。

印花税在港股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中占比最高,调降有利于刺激交投情绪、放大交易量。此外,因为流动性不佳导致的股票买卖价差问题也能得到改善,这对投资者尤其是高频交易者的成本优化效果会更加显著,有利于解决港股流动性问题。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港股市场已连续两年出现成交额明显下降。2023年度港股日均成交同比减少约200亿港元,同比降幅约16%,比2021年巅峰期减少了600亿港元,年内港股市场单日成交最低时一度降至500亿港元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除了降低印花税税率、检讨股票买卖价差外,降低市场资讯费用、改革GEM市场、推行库存股制度、促进海外发行人上市等政策举措亦一同发力,再加上利率下降、企业盈利回升和估值修复,有望推动港股市场整体实现触底反弹。